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懷渭·闔閭城闕倚崔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孫貽詩集(圖冊一角) 原圖鏈接 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寄懷渭·闔閭城闕倚崔嵬》是明末清初學者彭孫貽的作品之一。

彭孫貽(1615~1673年),字仲謀,一字羿仁,號茗齋,自稱管葛山人,浙江海鹽武原鎮(今浙江海鹽市)人。明末清初學者,彭孫遹從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觀民之子。

寄懷渭·闔閭城闕倚崔嵬

作者信息

彭孫貽其父為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期生,清順治三年九月清軍破贛州城,彭期生遇難。明崇禎十五年( 1642 )鄉試,經同考官紹興府推官陳子龍推薦,主試翰林院編修吳國華、吏科給事中范淑泰,皆極為讚賞,定為第一[1]。未料因病不能終場,報罷。陳子龍語海鹽知縣劉堯珍說:「恨彭生不得出吾門。吾雖不及歐陽(修),此子實不愧子贍(蘇軾)也。」孫貽感知已,遂稱弟子,次年以貢生首拔於兩浙。明朝滅亡後,杜門侍母,終身布衣蔬食。當道有重其才,勸其出仕,謝絕勿應。自負文名,亦節義自許,不妄交遊,人皆服其品格。

著述成就

彭孫貽對經史百家,乃至氏族、方技、釋老、稗乘之書,靡不畢究,且纂輯釐正,各自成帙,為文皆有法。於詩則上自漢、魏、六朝、唐、宋、元,以迄於明,無體不備,亦無不逼似,為明末一大家。著作有《茗齋詩文集》《平寇志》《茗齋詩餘》《茗齋雜記》《彭氏舊聞錄》《客舍偶聞》《方士外紀》《國恩家乘錄》《明朝紀事本末補編》五卷、《虔台逸史》《甲申以後亡臣表》《靖海志》[2]等10餘種。清康熙十二年(1673),與童申祉同纂《海鹽縣誌》十卷,未刊,抄本今藏南京圖書館。

詩詞成就

彭孫貽生活於明末清初,士人的文化使命感、民族責任感以及經世思潮的影響,使得彭孫貽的詞作較之明代前中期的詞內容取材更廣泛,詞的主題取向又寄託身世之感,思想比之同時代的人更獨特。彭孫貽詞繼承雲間又有所突破,學蘇辛、姜張,又獨立於各派,其在詞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視。 詞作立足文本,聯繫社會歷史背景,放在明末清初詩詞復興、文人力振衰靡、經世思潮以及改朝換代的時代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在明遺民界,彭孫貽是一位具有獨特個性和鮮明創作特色的學者型詩人兼詞人,他的文學作品真實地展現了明清之際時代大背景下的社會現實,展現了遺民的真實心態及思想,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彭孫貽詞力振晚明詞壇衰靡,對清初詞學的復興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彭孫貽詞在明末清初的詞壇應占有一席之地。

視頻

寄懷渭·闔閭城闕倚崔嵬 相關視頻

一座建於明萬曆和明崇禎年間的邛崍市天台山石牌坊及照壁
明崇禎皇帝執筆欽賜寺名的「西國寺」與菜溪岩僅一山之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