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蜀中薛濤校書 王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寄蜀中薛濤校書
圖片來自大眾網

寄蜀中薛濤校書是一首七言絕句,為一篇讚美詩。首句交代薛濤居住的地理位置,僑居在萬里橋西的浣花溪畔;次句寫其隱居處環境的幽美,居住在枇杷花蔭蔽的院落中,襯托出她的高雅;後二句說薛濤的才情為眾多才女所不及,末句更語意雙關,借琵琶花春日盛開獨冠群芳為喻,誇讚她集才情、姿貌、萃美於一身。

原文

王建〔唐代〕

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知多少 一作:於今少)

譯文

在萬里橋畔住着一位很有才華的歌妓,枇杷花環繞着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叢中,她閉門深居。

像她那樣有才華的女子,在今天已經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領略文學高妙意境的人,總也有點不如她。

賞析

  元稹有詩云:「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偷巧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詞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詩將薛濤比卓文君,然而就知名度與實際才學而言,薛濤實在文君之上。

  王建這首寄贈之作,在眾多獻殷勤的讚美詩中,算是出色的一首。薛濤在成都居住,於城郊百花潭有別宅。「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這裡原是詩聖杜甫居住過的地方。「萬里橋邊女校書」,開門見山,尊呼薛濤的身份,又點明地望,起筆莊重。據載,薛濤居蜀時好種菖蒲,此物難得開花結實。有時開花,則被古人視為一種祥瑞,如五色雲,故元稹詩有「菖蒲花發五雲高」之句。後居碧雞坊,又別種枇杷。「枇杷花里閉門居」一句,意象清麗可人,人們可以通過杜鵑花開的情景來想象枇杷花開的繁盛美麗。女校書端居其中,飄飄然當儼若仙子。「閉門居」三字,不僅有雅靜之韻,且有「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的意味,與後二句緊密關聯。

  如果說前兩句在不動聲色的敘述中已暗寓讚美之意,則後兩句便是極其熱情的頌揚了:「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掃眉才子」即活用張敞為妻畫眉典故,那些從古以來的女才子們在詩中作為女主人公的陪襯。其實不僅是女才子比不上薛濤,當時傾慕薛濤的才子很多,到了所謂「個個公卿欲夢刀」的地步,這些男士們的才情,很少能超出薛濤。「管領春風總不如」,即元稹「紛紛詞客多停筆」之意。這個評價看似溢美之辭,但也不全是恭維。薛濤不僅工詩,且擅書法,「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法。」因此,又以巧手慧心,發明了「薛濤箋」,韋莊有詩讚曰:「也知價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在巴蜀文化史上,留下了一頁佳話。

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於唐憲宗元和(805—820)年間。薛濤辯慧工詩,甚為時人所稱。而此詩王建也曾與薛濤在成都有所交集,作者欣賞薛濤才華,作此詩以贈。

簡析

  《寄蜀中薛濤校書》是一首七言絕句,為一篇讚美詩。首句交代薛濤居住的地理位置,僑居在萬里橋西的浣花溪畔;次句寫其隱居處環境的幽美,居住在枇杷花蔭蔽的院落中,襯托出她的高雅;後二句說薛濤的才情為眾多才女所不及,末句更語意雙關,借琵琶花春日盛開獨冠群芳為喻,誇讚她集才情、姿貌、萃美於一身。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