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文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文同)

作品名稱: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文同)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文同

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文同)是宋朝著名畫家、詩人文同作品之一。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陝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1]

正文

(一)

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方庵

眾人庵盡圓,君庵獨雲方。 君雖樂其中,無乃太異常。 勸君刓其角,使稱著月床。 自然制度穩,名號亦可詳。 東西南北不足辨,左右前後誰能防。 願君見聽便如此,鼠蠍四面人恐傷。

(二)

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濺玉齋

石林犖犖森座隅,激水注射成飛渠。 寒音琤然落環佩,爽氣颯爾生庭除。 主人清標自可敵,底處勝概為能如。 想君不欲時暫去,其餘滿案堆文書。

(三)

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月岩齋

月為太陰精,石亦月之類。 月常寄孕於石中,事理如此何足異。 天地始分判,日月各一物。 既名物乃人形器,安有形器不消沒。 況此日與月,曉夜東西走。 珠流璧轉無暫停,豈與天地同長久。 其為勞苦世共知,惟是月有生死時。 既然須常換新者,人但不見神所為。 日須天上生,月必地中產。 君不見虢州朱陽縣之山谷間,才成未就知何限。 石有不才者,往往其卵{孵孚換段}。 靈媼棄置不復惜,任人取去為珍玩。 佳者留之待天取,藏滿庫樓千萬許。 彥瞻博物天下稱更無,定不以予之說寱語。 予恐世人不知嵩丘岩洞中,西湖前。 其上有石妊月月已滿,此人朅來就彼剜剔歸上天。 所以此石拆副不複合,至今神胞所附之處其痕圓。 拋擲道傍凡幾歲,風刷雨淋塵土穢。 子平一見初動心,輦致東齋自摩洗。 更選他山相擁列,就中獨爾一峰最奇絕。 每至瑤魄流光下照時,玉柱橫欹無少缺。 子平謂我同所嗜,萬里書之特相寄。 邀我為詩我豈能,窗前累日臨空紙。 遙想岩前寶穴通,玉蟾從此去無蹤。

(四)

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鳳咮堂

胡侯外補來錢塘,所居之山名鳳凰。 不知元本發何處,蛇頸魚尾盤高岡。 婆娑欲下大江飲,萬里一息頭低昂。 誰將浮圖壓兩翅,直使貼地不得翔。 前人眼俗不知顧,會有賢者來形相。 憐汝困欲共汝語,故近汝咮營斯堂。 起居飲食不離上,外孰有耳聽琅琅。 應雲汝德未衰在,旦暮可起鳴朝陽。[2]

作者生平

文同(1018—1079),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仁宗皇佑元年(1049)進士,初仕邛州軍事判官。至和二年(1055)調靜難國節度判官,嘉佑四年(1059)召試館職。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漢州。三年,遷知普州。神宗熙寧三年(1070)召知太常禮院。因議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興元府、洋州。元豐元年(1078)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於陳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詩外尤以墨竹知名,畫家稱文湖州竹派。[3]

主要作品

後人編有《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范百祿所撰墓誌及家誠之所撰年譜。《宋史》卷四四三有傳。文同詩二十卷,以《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毛晉汲古閣重刊明萬曆三十八年吳一標刻《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為底本,參校明萬曆四十年蒲以懌刊《新刻石室先生凡淵集》(簡稱梁校,藏南京圖書館),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閣本(簡稱傅校,藏北京圖書館)。另輯錄集外詩,附於卷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