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尚德延 | |
---|---|
] | |
出生 | 1918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麻醉专家 |
尚德延(1918年 - 1985年) 字叔明, 辽宁省沈阳市人。高中就读于北京法文学院和震旦大学医预科。对于能上得起教会学校,尚老师曾对我笑曰:“我和徐悲鸿一样,属于少数自己扛着行李上震旦的学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尚老师全家辗转到甘肃兰州,就读于兰州大学医学院。1942年大学毕业,任国军第68军上尉军医(外科)。1945年在兰州中央医院作外科住院医师及住院总医师。1947年至1949年初,公派赴美国芝加哥美州医院医学中心进修,主修麻醉学,作住院医师及代理住院总医师。有一次尚老师讲他在美国学习的故事,有位美国麻醉医生打腰麻打不进去,请他帮忙,事后给他5美元。他觉得很奇怪,帮个忙在国内是很平常的事,可是美国人认为这是你应得的报酬。1949年初尚德延回国后,在兰州中央医院创立了国内第一个麻醉科,成为中国第一位麻醉科主任,同时兼大外科副主任。
1949年9月27日兰州解放,兰州中央医院更名为西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后为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尚老继续担任麻醉科主任兼大外科及普外科副主任,兼任兰州大学医学院教授。尚老师常笑曰:“我是离休干部”。因为根据规定,1949年10月1日(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者按离休待遇。其实,9月27日距10月1日只差3天。尚老师在兰州军区总医院工作期间,还同时兼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军委卫生部决定成立战伤外科医疗研究组,将伤员集中到新建成的辽阳201医院,医疗组由协和医院外科主任吴英恺等四位教授领导,麻醉科主任调兰州军区总医院的尚德延担任。
1956年春,军委卫生部成立解放军胸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前身),吴英恺任院长兼外科主任。尚德延从兰州调任麻醉科主任和麻醉研究室主任,少校军衔,成为我国心血管麻醉的开拓者之一和心血管麻醉专业的学科领军人,同时兼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麻醉科主任。50年代初在国内最早开办麻醉学进修班(每年一期),亲自编写70 余万字的麻醉学讲义。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麻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
197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麻醉专业组提出了召开全国麻醉学术会议的建议,尚德延制定了具体计划。经中华医学会批准后,正式成立了筹备组,由尚德延为组长。1979年8月18日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麻醉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北方饭店开幕,尚德延教授作了“为促进麻醉现代化而奋斗”的报告。8月22日经过充分酝酿,以不等额不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会委员,随后全体委员举行会议,以无记名投票选出主任委员尚德延,副主任委员吴珏、谢荣,常务委员谭蕙英、金士翱、靳冰、赵俊(兼秘书),至此全国麻醉工作者企盼的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会诞生了。
尚德延作为中国现代麻醉学创始人之一,一生关注着我国麻醉事业发展和麻醉科建设。文革后深刻认识到我国麻醉专业与国际有很大差距,向卫生部领导呼吁麻醉科是临床二级学科,为最终卫生部文件出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9年卫生部下达文件把麻醉科列入二级临床学科,但他却没有等到这一天。
尚德延教授是我国文革前国家首批招收麻醉学研究生的导师之一。尚老师去世早,一生只招收了7位研究生:邓硕曾、李立环、何荣泉、薛玉良、岳云、郭建华、刘进。
尚老师热爱生活,记得一次有人告状,说年轻人下班后在办公室跳舞。他笑呵呵地回应:“我年轻的时候比他们还爱跳舞”。殊不知他年轻时还是男高音歌唱家。医院有活动,经常上台高歌一曲。
尚德延撰写了大量麻醉体外循环等方面的教材;发表论文150余篇;参加了多部专著的编写和翻译;对我国麻醉学理论发展具有深刻的学术和指导意义。1982年我研究生毕业,尚老师向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借用我一年。理由是帮助他整理书稿。手写的稿纸已积满一大箱,他多年的夙愿“真正的专家必须出版自己的专著”。遗憾的是,他呕心沥血筹划编写《心脏麻醉学》尚未完成就与世长辞了。[1]
年代记事
- 1932~1937年 在北京知行中学、北京法文专门学校、上海震旦大学附中读中学。
- 1937~1942年 在甘肃学院(后兰州大学)教育系、医学系学习并毕业。
- 1942~1947年 任兰州中央医院住院医师及外科住院总医师。
- 1948~1949年 任美国芝加哥美国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及住院总医师。
- 1949~1956年 任兰州军区总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普通外科主任,麻醉科主任,兼兰州大学医学院外科及麻醉科副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
- 1956~1958年 任解放军胸科医院麻醉教研室主任。
- 1958~1983年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主任,副、正研究员。
- 1964年 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 1979年 当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首任主任委员。
- 1981年 任《中华麻醉学杂志》副主编。
- 1984年 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 1985年10月24日 因心血管意外猝死于北京。
学术成就
尚德延在成立麻醉科的同时即创建了动物实验室,为开展心脏直视手术进行低温麻醉研究。他在低温下病理生理改变,低温下心脏手术的心机能恢复和心脏复苏,低温下心室纤颤的预防和治疗,控制性降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临床应用,心内直视手术冠状动脉药物灌注的实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是我国当时之创举。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成功是1953年。1957年国内首例低温麻醉下心内直视手术在阜外医院获得成功。不久低温麻醉下二尖瓣关闭不全修补手术成功。1958年第四军医大学苏洪熙教授用国外带回的体外循环机完成国内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同年,尚德延合作研制国产体外循环机(动物实验200余次),1959年阜外医院用国产体外循环机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紧追国际学科前沿。
1964 年尚德延应邀赴莫斯科参加深低温学术会议,提出了我国自己的作法及其理论基础。同年还参加波兰全国麻醉学术会议并作题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和“体外循环与深低温”的学术报告,颇受与会各国代表赞许和惊讶。1966 年应邀参加巴基斯坦-英联邦联合举办的医学学术会议,报告了题为“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的论文,会后受到当时巴基斯坦总统的接见和宴请。1963 年曾赴越南,协助他们开展心血管手术,作过多次学术报告。
尚德延心系国家麻醉学的发展,建国十周年与谢荣教授一起对新中国麻醉学的成就进行总结。1962 年再次通过在中华外科学杂志麻醉方面的投稿情况分析了我国的麻醉学现状。1966年,正值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文革”开始,尚德延被迫停止各项工作,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爱护,参加当时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保健工作。文革后,尚德延有机会再次出访西方发达国家。1980年访问澳大利亚时,当地报纸以“three leading Chinese doctors”报导。重返美国的尚德延深感我国麻醉专业与国际水平差距甚大,呼吁加快我国麻醉学现代化步伐。[2]
主要论著
尚德延一生写过中英文论文150 余篇,分别刊登在各有关杂志上,并参加了五部著作的编写,内容覆盖面极广,包括外科,一般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呼吸,心肺急救等方方面面,并且涉及了诸多麻醉学的处女地,多数论著达到国家一级水平,对我国麻醉学进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 尚德延,周身麻醉时之循环突然停止.中华医学杂志,1951,37 (7):542.
- 2 尚德延,战伤与交感神经切除术.西北医学杂志,1951,1(5):316.
- 3 尚德延,战伤麻醉.西北医学杂志,1951,1∶130.
- 4 尚德延,刘秉华.脊髓麻醉552例经验的初步分析.中华医学杂志,1953,39(4):237.
- 5 尚德延,王自生.包虫囊肿.中华外科杂志,1955,3(1):28.
- 6 尚德延,王伦辉等.氯仿、氯乙烷、乙醚在麻醉引导中作用的观察.人民军医,1957,(11):29.
- 7 尚德延,低温麻醉.人民军医,1957,(7):136.
- 8 尚德延,野战麻醉和战伤感染.见:吴英恺,赵连璧主编.野战外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 9 尚德延等,人工低温下预防和治疗心室纤颤的实验与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58,6(10):111.
- 10 尚德延,控制性人工低血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生理科学进展,1958,2(2):174.
- 11 尚德延,胡旭东.胸外科患者在麻醉和手术时心律改变的观察和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58,7(3):284.
- 13 尚德延,低温下心内直视手术期间以动脉血实施冠状动脉持续灌注的实验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59,7(12):1175.
- 14 尚德延,心室纤颤的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59,7(7):663.
- 15 尚德延,低温下心内直视手术时应用冠状动脉药物灌注的实验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59,7(12):1172.
- 16 尚德延,控制性人工低血压在手术中的应用(100例临床分析).军事医学杂志,1959,(2):119.
- 17 尚德延,新中国麻醉学的成就.中华外科杂志,1959,7(9):848.
参考资料
- ↑ 【先贤名家】岳云:忆我国现代麻醉学科开拓者尚德延教授 搜狐网2018-06-27
- ↑ 【先贤名家】岳云:忆我国现代麻醉学科开拓者尚德延教授 搜狐网201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