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情水意(陳民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情水意》是中國當代作家陳民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山情水意
1 1月12日,秋風送爽,碩果溢香。南京市江北新區宣傳與統戰部、江北新區文聯聯合主辦的「陳民生《山情水意》作品研討會」在江北新區文化館舉行。來自省內部分作家、**家及有關方面人士出席了本次活動。
陳民生是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南京市江北新區作家協會理事。他長期堅持業餘文學創作,在《中華文化》《雨花》《揚子晚報》《青春》等報刊發表大量的文學作品,曾先後出版《共同的世界》《陌生人的來信》《生命的守望》《情系何處》等四部小、中短及長篇小說。為了回望人生軌跡,記載生命的歷程,近年來,陳民生將自己三十多年積累的1 1 0多篇遊記作品潤色加工,並將其匯總成集,由南京遠東書局進行設計策劃,團結出版社公開出版。 《山情水意》 陳民生著,團結出版社出版。
生活在南京的國內知名作家李風宇、鄒雷、金立安、陳德民、滿震及本市文學藝術界領導張強等二十多人出席了研討會。會議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京市機關作家協會主席、南京市江北新區作家協會主席鄒雷主持。鄒雷向與會人員介紹陳民生的文學創作經歷,對陳民生堅持數年筆耕不綴的奮鬥精神和作品中蘊含着的人生哲理與積極向上的不懈追求,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當代作家、南京市江北新區作家協會主席鄒雷主持會議。
南京市六合區文聯主席、美術家張強專程來到會場,向陳民生新著《山情水意》的出版表示由衷地祝賀。
南京市六合區文聯主席張強致辭。
《山情水意》作者陳民生在會上向大家介紹了寫作這部遊記時的心得體會。他說,我熱愛旅遊,每每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我都被視覺中的壯美景觀深深地感染着,為如圖如畫的秀美山川而陶醉。沉浸其中,便產生了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記錄下來的想法。於是,每次在旅行中,我都會帶上日記簿,將眼前的景象、景點的簡介記錄下來,尤其是注重挖掘這些景區所流傳的那些民間故事和人文史料,將這些文本整理成文,今天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部作品,就是我一路走來所留下的足跡。
《山情水意》作者陳民生向與會者介紹寫作心得。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雨花》雜誌主編李風宇認為,陳民生筆下的景物不僅美,而且富有獨特的風致;文章結構張弛有序,讀起來輕鬆自然。對故事、故人的回想,因為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突顯出了真實的質感。111篇記敘,也可以說是作者的111個足跡,通過環境描寫來襯托個體情緒,雜而不亂,詳略得當。每篇結尾恰到好處地點明中心意旨,語言樸實而含義深刻,耐人尋味。 總括起來品閱,歷史的、詩意的表述,精彩的景物描寫,樸素紮實;真切的生活感受,收放自如。從尋常的回憶中,誠懇的內心獨白,與所要表達的情感比較適宜。能做到情濃而不膩,抒情自然,少有生硬之感,感情真摯動人,同時寫出了個人的夢想與福報。
當代作家、原《雨花》雜誌主編李風宇在會上發言。
南京市建鄴區文化局副局長、《茶亭》雜誌主編金立安指出,陳民生書寫了自己難忘的旅遊經歷,作品表現他旅遊觀感過程中的生命體驗,也是時代側影的一份社會記錄。作者善於挖掘每一個景物或土特產的歷史記憶、傳說故事、人文意趣,穿插寫在遊記作品中,增加了文章的歷史厚重感,讓讀者觸景生情,生髮懷想,感受到作者對祖國山河的深切熱愛。通讀《山情水意》,可以看出陳民生是個文學有心人,為了寫出遊記作品,是做足了功課的。
當代作家、《茶亭》雜誌主編金立安在會上發言。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南京遠東書局主編陳德民在暢談閱讀《山情水意》感受時指出,這部作品有三個方面的可貴之處:一是個體的情懷與時代的風華有機地融為一體;二是記錄景物與敘述景觀衍生的故事並行,傳承了山水遊記在內容上的擴展;三是融情於景轉變到寓理於景,在行走中獲得一種宏偉的歷史感和縱深感。但作品中一些可能影響結構完美的語句還需要作者進一步地提煉,有的篇章還或多或少地落人一種模式化、刻板化的寫作套路,期待作者在不斷提升的寫作實踐中加以規避和克服。
當代作家、評論家、出版家陳德民在會上發言。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閃小說委員會副會長滿震深情回憶道,本人與陳民生交往數十年了,對他在文學方面的勤勉創作深為感佩,他一路走來,從開始的小小說創作,到中短篇小說的創作,再到完成長篇小說《情系何處》的創作,可謂是步步上台階。今天,我又欣喜地看到他這部散文作品的誕生,證明陳民生的創作生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值得我們期待的。希望民生同志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能為讀者奉獻更加美好的精神食糧。
當代作家滿震在會上發言。
南京市玉帶實驗學校校長祁立忠在發言時表示,《山情水意》這部作品體現了作者的赤子之心孕育出的家國情懷。通讀全文,我能深深地感受到陳民生擁有一顆赤子之心,無論他在雨花台,還是大別山,也無論是周恩來紀念館,還是百草園,他幾乎在這些地方無不懷着崇敬的心情,他對茅盾先生無比的熱愛,面對古文化和文物充滿民族自豪感,面對朋友盡心盡力,哪怕是請吃一頓揚州富春包和炒飯都是那樣的用心,拳拳之意躍然紙上,尤其是他對故鄉、故土的熱愛,111篇文章,寫江蘇的占40餘篇之多,從《三次走進雨花台》到《走進孔望山》,這也許是家鄉離得近,更走得多。但我們也會經常審美疲勞,忽略身邊。這份赤子之愛,厚植於家鄉熱土,濃濃的家鄉情結,是一曲甜蜜的家鄉之戀。
南京市玉帶實驗學校校長祁立忠在會上發言。
《中華文化》雜誌執行主編、中國華夏書畫院秘書長梅剛在發言時說,我在閱讀《山情水意》一書後的體會是:陳民生的作品果然是山情水意,有情有意,生活隨想,令人回味……
《中華文化》雜誌執行主編梅剛在會上發言。
青年作家鄒凱在發言時說,陳民生老師另闢蹊徑,在創作遊記的過程中,他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寫,而是以讀者的視角去寫,從而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另外,在創作的過程中,山水作為人文與大自然的媒介,作者將飲食文化、歷史建築、神話傳說、人類意識融合在一起,又穿插了大量的名人軼事、歷史事件、民間文學,時而描寫,時而向當地人討教景點背後的人文典故,從這個角度來說,作者將人的情感、風土人情、煙火生活和自然風景融為一體,又特別注重山水、人文對人的反哺作用,這樣一來,景點就被作者寫活了。作者不僅僅是風景的書寫者,更像是一名探索者,他在旅行的過程中,在積極地探索山水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對人的反哺作用。
作家鄒凱在會上發言
與會人員還就《山情水意》的創作得失暢所欲言,充分表達了自己對這部作品的喜愛,並就文中的一些藝術架構交流了各自的觀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