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山核桃仁(胡桃科山核桃仁属植物) 山核桃仁属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仁属(Carya)植物。
中文名:山核桃仁
别 名:小核桃仁
是否含防腐剂:否
适宜人群:儿童以上的所有人群
储藏方法:开袋即食、24度以下低温存储
主要品牌:姚生记
山核桃仁
山核桃仁(Carya cathayensis Sarg.)属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仁属(Carya)植物。约有20个种,其中4个种原产我国,1984年浙江林学院在安徽金寨发现一个新种。原产北美的有11个种。山核桃仁属核桃科山核桃属,为落叶乔木,树皮光滑,幼树时青褐色,老树皮白色,裸芽,新梢,叶背面及外果皮外表均密被锈黄色腺鳞。幼年期生长缓慢,3年生以后生长加快.一般6~7年开始结果,2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结果大小年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足,结果大年枝梢生长细弱,次年抽发新梢不能形成雌花而变为小年。山核桃仁属于山核桃加工后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好的山核桃仁含糖量少,黑斑率低,碎仁少,仁块较大。山核桃仁块完整度是该产品质量的关键衡量标准。市场上已出现整颗完成的山核桃仁产品(姚生记的“龙珠”),其加工非常繁琐复杂,当然价格也相对较贵。
分布区域
我国山核桃主要分布在浙江的临安,淳安,安吉,桐庐和安徽省的宁国,歙县,绩溪,旌德等县。浙江省近年种植面积约25.05万亩,总产6300吨,占全国山核桃总产的85%,而主产在杭州临安区。
栽培意义
山核桃果仁味美可食,含蛋白质7.23%,含油率48%~53%,多者达69%,每百公斤坚果[1] [2] 可榨取高级食用油及工业用油27~30公斤。果壳可制活性炭,总苞可提取单宁,木材可制作家具及军工用。山核桃具有耐阴,对土壤酸碱度[3] 适应强的特点,是荒山坡营造经济林的良好树种,还具有开花期迟,收获期早,结果生育期不受霜冷之害,壳果体积小,耐贮运可远销,山核桃寿命长,一经种植,可多年收获。
栽培特点
山核桃是风媒花,在雌雄花器和开花期间,多阴雨,气温低于10℃,或降温幅度大,对传粉坐果极不利。山核桃树高大,干性强,顶芽及附近芽易抽生,中下部萌发力弱,为促幼树早结果,对骨干枝可适当短截。为管理方便,通常在进入盛果期(10~15年)去顶,控制树高在5米左右。
山核桃属深根性果树,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喜温湿气候,属半阳性植物,pH值5.5~7.0之间,6~7最佳,在海拔300米~700米的低山处种植,较丰产稳产。繁殖山核桃以播种育苗为主。也可扦插,用根或1~2年生的枝条扦插,移栽定植可在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发芽前进行,但春植宜早莫迟。
主要种类
1.形态特征
山核桃(C.cathayensisSargent)树高30米左右,皮光滑,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7片。坚果卵形或广椭圆形,顶端大,壳厚,1公斤约有292粒,种仁肥大,常4裂,经脱涩后味美,供炒食或加工糖果糕饼用料,也榨油。
2.优良品种 :
圆果种绝大多数山核桃属于该类型。坚果尖卵形,果顶尖锐,左右两半歪斜大小不对称,果壳厚,内壁有两大分隔,6个小分隔,壳较易剥,种仁常完整。
扁果种坚果扁圆形,果顶尖,稍有突起,基部圆,壳较厚,内壁有3大分隔,再分为9个小分隔,因壳内沟纹多,剥壳较难,剥出的种仁多不完整。
薄壳种主要产于临安地区,壳厚0.08~0.10厘米,出仁率46%,出油率72%,品质佳,种植数量少,应大力繁殖推广。
3.长山核桃(C.illinoensiskoch)
长山核桃与山核桃是同属异种植物。又名薄壳山核桃,美国长山核桃。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及墨西哥湾南部。据吴耕民教授考查,在1900年左右,由美国女传教士引入我国江苏江阴。我国引种分布较广,南京,江阴,淮安,杭州,临安,温州,厦门栽培的较多,但尚无建立商品基地。
长山核桃其坚果种仁味美,在胡桃果树中品质最佳,可生食,炒食或作糖果,亦可榨油;木材坚固强韧,纹理致密,可作国防用或制作精美家俱。树姿雄伟,宜作行道树或河岸水库堤旁树,容易繁殖,除嫁接外可根插,枝插,适宜南方温暖,湿润环境种植。
长山核桃由于树体高大,不便管理,再是进入丰产期迟,较多品种雌雄花不能同时开,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
长山核桃在我国尚无加工商品生产,在美国经工厂进行分级,清洗,碎壳后,果仁多为制作糖果,面包,冰淇淋或小食品的原料。
五、采收加工及市场 :通常9月上,中旬果实外部总苞颜色由绿或蓝绿色转变为黄褐色,即成熟。若受精不良等原因造成的空果则不易分离,以此可区别优劣果实。脱苞后的坚果要立即用蒸煮脱涩,烘干,否则很易变质。不能及时处理的坚果,应薄薄的摊在室内通风处阴干。
我国加工产品主要有椒盐山核桃,山核桃糖等,因产量有限,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好。
染料用途
国内重点产区安徽省宁国市西域的甲路镇石门村、宁国毗邻的浙江省临安市的昌化岛石镇一带。该区核桃果壳无法处理。如果将此无法处理的废物开发出天然植物染料,将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染料来源问题,也为山区农民增加了一条生财之道,同时解决了该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