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 - 汉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 - 汉字

山,汉语一级字,读作shān,最早见于金文 ,其本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部分,因为山是高耸的而引申出"大"的含义,又引申出坟墓、隐居之处等含义。《说文解字》认为是"宣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山

拼音; shān

注音; ㄕㄢˉ

结构; 单一结构(独体字)

部首; 山

字码1; U:5C71;GBK:C9BD;郑码:LL

字码2; 仓颉码:U;四角码:22770

五笔; MMMM

总笔画; 3画

笔顺; 丨フ丨

字级; 一级字(0039)

平水韵; 上平十五删

汉字源流

"山"字最早见于商殷时代的"癸山敦"中(金文),是三座峰峦相接的形状(图A),有山阴树影,使人一望便知是"山"。至于是三峰相接而不以其他数量的峰相接则是因为"三"在 古代经常用来表示多次或多,用三峰列而为"山",便表示多个峰峦相接的意思。这是中国人祖先用"远取诸物"的办法所创造的一个很原始也很典型的象形宇。到了春秋时代,在"山且丁爵"中的"山"字(金文,图B),中峰已高耸起来,并且已渐趋瘦化了。秦篆(即小篆,图C)则在这一形体基础上进一步使之线条化。于是,以后便相沿发展为隶书(图D)和楷书中的"山"字。"山"的本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部分,因为山是高耸的而引申出"大"等含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第九下】【山部】

山,宣也。宣气⿱,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属皆从山。所闲切。

说文解字注

【卷九】【山部】

山,宣也。谓能宣⿱气生万物也。

注:九字依《庄子释文》订。"⿱"当作"⽳"。

有石而高,象形。所闲切

注:十四部。

凡山之属皆从山。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部】山

《广韵》:所闲切,《集韵》、《韵会》:师闲切,《正韵》:师奸切,并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并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昆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

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后。

又公山,复姓。

又《集韵》、《韵会》并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小雅·斯干》):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并互见。[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