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歲月雕琢的老屋(陳響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歲月雕琢的老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歲月雕琢的老屋》中國當代作家陳響平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歲月雕琢的老屋

我家老屋坐落於大別山南麓的團風縣,隱匿於一條蜿蜒小山山脈的邊緣。遠遠望去,它仿佛懸掛在翠綠山巒的臂彎之中,既神秘又寧靜。這座老屋由質樸的土泥磚精心砌成牆體,再以古樸的紅布瓦覆蓋屋頂,完美詮釋了傳統坐北朝南的建築智慧。空間布局上更是匠心獨運,明面上三大間寬敞明亮,暗含六小間錯落有致,既實用又富有層次感。

屋後緊依着巍峨的山背,青松挺拔,鬱鬱蔥蔥,為老屋平添了幾分堅韌與生機。而屋前,則是一方精心打理的小天地。不足五米寬、十米長的大門前,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致。這裡,成片的竹子隨風輕搖,發出沙沙的響聲,與桃樹、梔子樹、夜來香等花卉盆景相映成趣,四季更迭中各自綻放着不同的風姿。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那三棵柏樹,乃是我初中時從林場偶然間移栽而來,如今已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見證了歲月的流轉與我的成長。

每當春風拂面,萬物復甦之際,老屋便化身為一個絢爛多彩的花園。鮮花競相綻放,爭奇鬥豔,空氣中瀰漫着陣陣芳香,吸引着蜜蜂與蝴蝶翩翩起舞,穿梭其間。好一幅「桃源深處有人家」的絕美畫卷,讓人沉醉不已。

老屋,承載着家族的記憶與變遷,是從山腳下那座歷經風霜、搖搖欲墜的祖屋中遷徙而來的新居。記憶中,那舊時的祖屋仿佛隨時都會被歲月的重負壓垮。每當雨季來臨,外界的暴雨如注,屋內便也跟着演奏起細雨綿綿的樂章。屋後山澗的洪流更是肆虐,無情地沖刷着本就脆弱的屋基。為了抵禦這份自然的無情,母親用幾根粗壯的木頭支撐着四面斑駁的土牆,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暫時的安寧。那時的我們,作為純真無邪的孩童,或許並未全然意識到這份危機,但母親的心中卻滿是憂慮與不安,她的每一次凝望,都飽含着對未來的深深期許。

因此,每當在外辛勤工作的父親歸來,母親總會一次又一次地提及建房的願景。父親深知祖屋已無法再為家人遮風擋雨,他的心中同樣充滿了緊迫與責任。於是,他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籌集資金與物資,只為給家人一個更加穩固、溫暖的避風港。幾次滿懷希望的動工嘗試,皆因資金短缺或材料不足而遺憾告停,未能如願以償。

記得上世紀70年代初,我年僅11歲。那是一個國家與個人經濟均顯拮据的時代,溫飽尚屬奢望,更遑論大興土木、構築新居。然而,面對那座搖搖欲墜、仿佛隨時會崩塌的祖屋,父親的心中充滿了無法割捨的擔憂與責任。他誓要為家人築起一道堅實的屏障。於是,再次下定決心建房。幸而,彼時建房有鄉親們的幫助,生產隊的男勞力們齊心協力,在田間地頭就地取材,親手製成了堅固的土磚。而房梁與橫條,則儘可能地利用了祖屋拆下的舊料,既節約了成本,又保留了家族的記憶。即便如此精打細算,建造這座新房仍耗費了近千元之巨,留下了數百元的債務,直到五年後的不懈努力,才終於得以清償。

新房落成之日,室內牆面被細心地以石灰粉刷,呈現出一種明亮而潔淨的光澤,與舊日的昏暗與潮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搬進了這嶄新的家園,空氣中瀰漫着新土特有的清新氣息。即便是睡在簡陋的草床上,也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適與滿足。從此,我們再也不必擔憂風雨的侵襲,不必害怕房梁的倒塌,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與憧憬。這段經歷,不僅是我們家族歷史中一段難忘的篇章,更是那個時代人們不屈不撓、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

老屋擇高而居,自然而然地賦予了它一種超凡脫俗的俯瞰姿態,仿佛一位智者,靜靜地俯瞰着整個小灣子的晨昏更迭、四季輪迴。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羞澀地探出地平線,我們總是能第一時間迎接那輪嶄新朝陽。它如同希望的燈塔,照亮了新的一天。而傍晚時分,當夕陽如一位疲憊的旅人,緩緩沉入山巒之後,我們又是最後的守望者,目送着那抹絢爛的餘暉漸漸淡去,心中滿是對這一天美好時光的無限眷戀。此情此景,無不令人心胸豁然開朗,精神為之一振。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藏着一座獨特的老屋,那是歲月的印記,也是情感的寄託。如今看來,我家的老屋,外表質樸無華,甚至有些簡陋,無法與那些漂亮樓宇媲美,但正是這份不加雕飾的純真,讓它顯得更加溫馨而充滿人情味。這裡,是家族歡聚的樂園,是親情流淌的港灣。每一磚一瓦都鐫刻着過往的故事,每一聲笑語都迴蕩着幸福的旋律。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與力量,也學會了珍惜與感恩。老屋,不僅是一處居所,更是一種精神的歸宿,永遠鐫刻在我們心間,成為永恆的記憶。

最為愜意的時光,莫過於七、八月盛夏之夜。當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溫柔地灑落,庭院便成了鄉親們卸下白日辛勞、共享清涼的樂園。此時,家家戶戶的竹床被輕輕搬至大門前,錯落有致地排列着,仿佛是大自然最質樸的座椅,邀請着每一位疲憊的旅人。我們巧手編織稻草帶,輕輕撒上些許六六粉,點燃後,裊裊青煙縈繞,將惱人的蚊蟲一一驅散。隨後,輕盈的蚊帳被緩緩掛起,為這寧靜的夜晚增添了幾分溫馨與安全感。

隨着夜色漸濃,山林間的喧囂悄然退卻,鳥兒的歸巢曲與蟬鳴的交響樂漸漸停歇。取而代之的是一陣陣涼爽的山風,它們穿堂而過,拂過臉頰,帶走了一身的燥熱與疲憊。萬籟俱寂之中,只餘下遠處偶爾傳來的幾聲夜鳥低鳴,更添幾分幽靜與深遠。躺在竹床上,仰望滿天繁星,仿佛能觸碰到那遙不可及的宇宙奧秘。而周圍,無數螢火蟲如同點點星光,在黑暗中翩翩起舞。它們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編織出一場專屬於夏夜的夢幻之舞。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讓人的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鬆與淨化,其舒適與愜意,遠非現代空調房間所能比擬。在這裡,時間仿佛放慢了腳步,讓人忘卻塵世的煩惱,只想沉浸在這份寧靜與美好之中,直到夢回故鄉的溫柔懷抱。

靜臥於竹床之上,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片浩瀚無垠的星空所吸引。繁星點點,如同鑲嵌在夜幕中的璀璨鑽石,引人無限遐想。我凝視着這片星天,心中涌動着無數的好奇與疑問:那微小的星辰,何以能綻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為何有的星星仿佛在天際悠然遊走,編織着屬於它們的軌跡?而那片銀河,又是如何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靜靜地流淌在宇宙的長河之中?當月華如練,溫柔地灑落大地之時,為何星辰們又似羞澀的孩童,悄悄隱身於月光的背後?這些疑問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探索未知的心路。

然而,在那個知識尚未普及的年代,母親不識文字,未讀過詩書,無法直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但她卻以另一種方式,引領我們遨遊於想象的仙境之中。她會輕輕哼唱起那些流傳久遠的童謠,那些古老的歌謠如同穿越時空的信使,講述着遠古的傳說與智慧。在她的講述中,我們仿佛能看見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的哀愁,感受到那份跨越銀河的深情與遺憾。每當夜幕降臨,星光與月光交織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我便會在這份寧靜與美好中,尋找到心靈的歸宿。老屋,不僅是我成長的見證者,更是我心中永遠的樂園。它讓我學會了仰望星空,更教會了我如何去愛,去珍惜那些簡單而純粹的幸福。

老屋最為繁盛的時期,恰逢父親自國有銀行平凡崗位離休歸家。他非但未停下腳步,反而在村中擔起了村長的重任,引領一方。於是,每逢佳節,老屋的門檻便成了親情與友情交織的熱鬧場所。遠親近鄰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其中,不乏真心相待、情深意長的探訪,但也不乏那些懷揣着對父親影響力的一絲期許,尋求貸款等幫助的訪客。父親天性豁達,極為好客。他總以滿腔的熱情迎接每一位踏入門檻的客人。即便家境並不寬裕,他也從不吝嗇,總是囑咐母親傾盡所能,備上最豐盛的宴席,用最醇厚的酒香,來款待這些遠方的來客。父親自己則更是以身作則,平日裡節衣縮食,即便需要借貸,也要確保客人們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與尊重。在他的堅持下,老屋的每一餐都成為了情感的盛宴。無論來客是否善飲,父親總是以他那真摯的話語,勸酒至歡,直至賓主盡歡,方肯罷休。即便在那個時期,家中因兩個姐姐的出嫁、我的遠赴軍營、弟弟的投身工作而顯得有些空曠,只剩下父母二人相守,但老屋卻從未失去過生機與活力。父親的好客與母親的勤勞,讓這座老屋成為了村民們心中的溫暖港灣,也讓父母在忙碌與歡笑中,忘卻了孤獨與寂寞,享受着那份由心而發的幸福與滿足。

記憶中最深刻的片段,莫過於我作為軍人探親歸家的日子。每當天氣宜人,無風雨也無嚴寒酷暑之時,父親總愛在黃昏的溫柔里,將家中那抹朱紅色的小方桌輕輕搬出,置於大門前挺拔的柏樹蔭下,周圍環繞着幾個古樸的小方凳。母親精心烹製的小菜逐一上桌,一家人圍坐其間,孩子們繞着方桌歡笑着奔跑嬉戲,大人們則輕酌淺飲,談笑風生,盡享天倫之樂。微風輕拂,帶着山林間歸鳥的啼鳴與遠處夕陽的餘暉,那一刻,即便是未飲先醉,也被這份景致深深陶醉,恍若步入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成為了我此生最珍貴的記憶與最深的嚮往。老屋雖由簡樸的土磚砌成,但那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卻是世間任何金銀財寶都無法衡量的寶貴財富。

然而,時光荏苒,2004年的那個八月,隨着父親的離世,我們共同生活了三十餘載的老屋,也悄然失去了往日的喧囂與生氣。兄弟幾人各自在城中安家,母親也隨大姐去了鄰近的村落,老屋便這樣孤零零地懸于山邊,門前雜草叢生,屋後溝壑積沙,顯得格外孤寂。每逢佳節,當我再次踏上歸途,踏入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門檻,心中總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失落與淒涼。但即便如此,我仍會抽出時間,回到老屋,親手拂去屋內的塵埃,拔除門前的荒草,努力讓這份記憶中的美好不被時間所遺忘。

無論我身處繁華都市的忙碌之中,還是回歸家鄉小城的寧靜之畔,那份對老屋的深深眷戀始終縈繞心間。松柏的蒼翠、夜來香的幽香、梔子花的潔白……它們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風景,更是我心中永恆的家園符號。在我的內心深處,老屋才是我真正的歸宿,城中的居所不過是暫時的棲息之地,我始終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漂泊的旅人,無法真正安定下來。唯有在老屋的懷抱中,我才能找到那份久違的寧靜與歸屬感,那裡,才是我心靈的永久港灣,我的家。


[1]

作者簡介

陳響平,筆名陌上牧笛、松間明月、江南。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金融作家協會會員。煮字生暖,攝影書法,發表文學作品50多萬字。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