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崇贤镇位于临平东南部,南接杭州市郊,北邻塘栖镇,东与星桥镇相连,西与东塘、云会、勾庄三镇(乡)毗邻。镇内地势东高西低,属平原水网地带,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工业发达,是临平区重要的工业强镇。崇贤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特产茭白、莲藕、茹菇、蛋制品等,已形成杭州地区最大规模的禽蛋生产基地,培育出“三家村”藕粉、“顺风祥”蛋制品等省市优质农产品。
1935年(民国24年),崇英乡与南贤乡合并称崇贤乡。1950年由崇贤乡分建出南山乡,1956年由南山、大安、崇贤以及柴家坞乡的若干村合并成崇贤乡,1961年建立崇贤公社,1983年建立崇贤乡,1988年改建为崇贤镇。[1]
区域概况
崇贤镇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辖镇。位于京杭古运河畔,杭州市郊城乡结合部,距风景秀丽的西子湖13公里。320国道及正在兴建的杭州市绕城公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面积38.62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和一个社区,2006年全镇总人口40654人,其中非农人口1421人,占3.50%;农业人口39233人,占96.50%。200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66亿元,财政收入1369.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719元,崇贤镇是浙江省经济实力百强乡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新农村乡镇。崇贤镇在杭州余杭素有经济强镇、工业重镇的美誉,早在1985年,就率先跨入工业产值超亿元的行列。形成机械制造业、冶金材料业、轻纺服装业、印染造纸业等四大支柱产业。
在农业方面,崇贤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确立了“东部高田走旱路、西部低田走水路、中部以五大基地为依托,传统产品创品牌,特种养殖进万家,群体联合闯市场,谱写效益农业新篇章”的农业发展思路。在杭州农产品展销会上,三家村藕粉获得金奖,崇贤茭白、沾驾桥慈菇、大红袍荸荠获得银奖,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南京、常州、扬州、等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崇贤镇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要硬”的方针,在精神文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社会治安形势良好,文明单位,五好家庭不断增多,涌现了向阳村、崇杭集团等省级文明单位。群众文体活动活跃。1997年,被命名为“浙江省体育先进乡镇”,1998年获“杭州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称号。
地理位置
崇贤镇,南接杭州市拱墅区康桥镇,北邻塘栖镇,东与星桥街道相连,西与仁和镇、良渚镇毗邻。镇内地势东高西低,属平原水网地带,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工业发达,是临平区重要的工业强镇。
自然条件
崇贤镇地处著名的杭嘉湖水网平原,由全新世晚期河流湖泊堆积而成,地势在东南向西北降低,海拔2.1—3.8m,土壤肥沃,地质属半青紫土,水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42公里。水质从上游至下游,由淡水后微咸水变化。气候条件好,属北亚热带南温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日照较多,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冷空气易进难出,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水地域性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6ºC,年降水量1500毫米,无霜期有250天左右,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4—9月降雨量较多,初夏有梅雨,8—10月有台风。[2]
经济发展
崇贤镇下辖11个村和一个社区,全镇总人口40654人,总面积38.6平方公里,其中非农人口1421人,占3.50%;农业人口39233人,占96.50%。改革开放以来,崇贤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据浙江省农村调查统计队统计显示,2006年崇贤镇位列浙江省百强乡镇综合排名第68位。 1985年,崇贤乡乡村企业工业产值达1.1亿元,成为余杭县第一个亿元乡。1988年,崇贤乡改为建制镇。1989年,崇贤镇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重点工业卫星镇。1991年,国家农业部批准杭州崇贤纺织机械厂为全国乡镇企业系统先进企业。1991年,崇贤镇建成全县首个县内自动电话网络。1993年,崇贤纺织机械厂产值超亿元。1996年,崇贤220千伏变电工程建成运行。2006年崇贤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03.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7亿元,财政总收入1.67亿元,财政可用资金1.4亿元。2006年全镇实现农业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11元。
崇贤是余杭的工业重镇,是全区首个亿元乡。拥有各类工业企业600余家,从业职工近2万人,并形成了以家纺布艺为主,机械制造、钢铁铸造、化工印染、造纸包装等行业齐头并进的工业格局。2006年全镇完成工业产值101亿元,销售产值93亿元,出口交货值10.3亿元,工业投入6.89亿元,实现利润2.63亿元。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发展到123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和销售均达全镇总量的66%(按老口径统计)。崇钢、中强、鹏盛、万盛、众望、远峰、中亚、彩诗等企业跻身全区工业销售百强。全镇获省著名商标3个,市著名商标2个,区级知名商标5个,获国家免检产品1个,浙江省名牌产品1个,杭州市名牌产品2个,余杭区名牌产品9个。万盛精拔拉丝、中亚布艺等被评为区百家示范企业。“崇贤老板”——一个正在崛起的优秀团队,日益超越地域概念,上升为一个品牌。
四大农产品基地形成。崇贤镇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形成以严家桥村为主的茭白、沾桥村为主的茹菇、三家村为主的莲藕、北庄村为主的蛋鸭四大农产品基地。全年茭白种植面积400公顷、茹菇面积533.3公顷,莲藕面积66.7公顷,饲养蛋鸭30万羽。[3]
发展因素
发展的有利条件
崇贤镇位于杭州市北郊城乡结合部,余杭区的东南部,320国道穿越镇域的东侧,杭州绕城公路和已规划的勾庄铁路货运站至乔司编组的宣杭铁路复线横贯镇域东西,京杭大运河穿越镇域西侧,交通运输便捷,市场信息灵活,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工业基础
崇贤镇在杭州余杭素有经济强镇、工业重镇的美誉,早在1987年,就率先跨入工业产值超亿元的行列。截至2006年,已建成了320国道沿线工业区、独山工业区、陆家桥工业区,并逐步形成了机械制造业、冶金材料业、轻纺服装业、印染造纸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受临平和杭州辐射以及影响,使崇贤镇有了充分的可以提供产品销路的市场。
土地资源
崇贤镇土地总面积38.6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为崇贤镇今后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提供良好的基础。
发展中的相对不利因素
对外交通
杭州绕城公路和宣杭铁路复线横贯镇域东西,虽然崇贤镇的对外交通带来有利条件,但是也成为城镇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门槛,增加了城镇进一步发展的建设投资费用。
历史基础
城镇发展历史虽然较长,但规模比较小,镇内商业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居住环境因临近杭钢等因素也一般,对周围乡村的辐射和集聚力小,不利于经济集聚发展,造成投资规模及资金流向分散,不利于城镇建设。
道路系统
随着穿越崇贤南北的塘(栖)康(桥)公路的建成通车,镇域道路系统不完善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使村镇之间,村镇与各生产企业之间联系有了根本性改善。但与老城区的道路连接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土地分割
自然形成的河网系统和镇西南的高压线使镇区西南区块的用地分割比较严重,土地利用缺乏完整性,增加了建设资金的投入。[4]
城镇建设
围绕建设工业主导型现代化都市城镇,崇贤的集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现代化的集镇新区已初步成形。而以集镇开发为突破口,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崇贤进一步实现了土地的盘活与升值,并以其带动了新农居点的政府统建,反哺了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崇贤镇教育办学条件走至全区前列,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配备优越的幼托中心、小学、中学、成校的立体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全镇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90%以上的村道得到硬化,有线电视网、现代通讯网全面铺开,镇村环境卫生得到不断改善。 自生态镇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崇贤镇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结合半山地区整治,把生态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在创建中,该镇重点抓好规划编制,明确目标;组建班子,落实责任;制订配套政策,扎实推进;加大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多方筹措资金,累计投入生态建设专项资金4.25亿元。通过努力,全镇集镇、乡村生态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环境意识大幅提高,整体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经过“十五”时期的努力,崇贤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工业主导型都市城镇建设成功起步,镇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以绕城交通为界,绕城内建设现代新市镇;城外西沿大运河发展港区经济;镇内以塘康公路为中轴,完善工业区块;东沿320国道,培育市场长廊的大规划。
崇贤镇在发挥工业主导优势,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发展第三产业,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该镇正按照浙江大学设计院设计的10个村1个居民区新农村建设图纸施工,向阳、陆家桥、沿山、四维等7个村新农居点已形成,已有400农户搬进新居。通过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一个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新农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