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裴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圖片來自大眾網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是一首勸勉詩。此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勸,或反諷,喻之以理,曉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着濃郁的友誼,含意頗為深遠

原文

裴迪〔唐代〕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譯文

歸隱山林去到最深處,山巒溝壑要盡情地賞玩。

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短暫地遊了游就匆匆出去。

創作背景

  作者生活的時代大約屬於唐玄宗和唐肅宗時期,這首大約作於唐玄宗後期,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崔九即崔興宗,盛唐詩人,早年與裴迪、王維隱居唱和,後來出仕為官,官至右補闕,但不久即對官場生活產生厭惡情緒,去官歸隱。裴迪為之餞行送別而作此詩。

賞析

  這是一首勸勉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勸,或反諷,喻之以理,曉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着濃郁的朋友情誼,含意頗為深遠。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這兩句是說這次回到山裡之後,不論入山深淺,都要飽覽山川之秀麗,林木之幽美。這當然是勸勉崔興宗不要再留戀世俗的生活,把對山水的感情升華到一種與世俗生活相對立的高度,這與他們對現實的厭倦與反感有關。起句點題「送」字。詩人看着崔九向山中走去,於是勸勉他說,山中自有美妙之景,足以自得於心,一丘一壑,皆可怡性養神。次句「丘壑」用典,諷勸友人隱逸山林,莫改初衷,為下文預設伏筆。

  後兩句緊依次句而寫,化用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含蘊深刻。既是勸勉友人堅持初衷,盡享山水之樂,同時暗含這一層意思:如果棄隱入仕,以後想再度歸隱,怕就難了。這裡「暫」字用得極妙,與次句「盡」字相對。次句從正面勸說,結尾二句從反面勸勉。這一正一反,思慮周全,語意婉轉,諄諄囑咐,濃濃友情,溢於字裡行間。

  結尾兩句是勸崔興宗隱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間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從那個境界裡返回到現實中來了。這一方面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之所以作者要人留戀那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是因為他們在現實中屢屢失敗,一方面產生了對現實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認識了現實生活。當時像裴迪、崔興宗這樣的寒士是沒有出路的,他們寧願隱居山林,過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因此作者勸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間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託,就不要像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武陵人一樣,找到了桃花源卻輕易地放棄了。作者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因此他說:「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簡析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是一首勸勉詩。此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勸,或反諷,喻之以理,曉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着濃郁的友誼,含意頗為深遠。

裴迪

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王維閒居輞川時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