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崖下读书(陈玉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崖下读书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崖下读书》中国当代作家陈玉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崖下读书

在孔望山与锦屏山之间,有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石棚山,是宋代大诗人石曼卿读书饮酒和大文豪苏东坡登山赋诗的地方。

踏着碎石铺就的小路,穿过百亩桃花林,走下陡峭的石阶,一座山体忽然出现在眼前。山峰壁立,怪石嶙峋,巉岩迭起,原来石棚山竟藏在了桃园深处。

磊磊积石堆砌的山体,巉岩高耸,巨石嵯峨。其中一峰突兀,形似并拢的五指,这就是传说中的“佛手岩”。“佛手岩”的西南,一头“大象”奔突而下,与一头“犀牛”以角相抵,“大象”的鼻子刚巧被撞去了一半,活脱脱一幅逼真的“犀牛斗象图”。右边有一“云梯”直达“石棚”,左边一条小路在竹林中蜿蜒,这里就是石棚山景区入口的地方,也是石棚山最有特点的地方之一。

石棚山以石取胜,奇岩怪石,嶙峋俊秀。磊磊积石,有的像海龟,有的像海豹,有的像蟾蜍,有的像金猴……可谓造型各异,千奇百怪,形态逼真,引人遐想。现代海州知名画家杜亮先生曾经就有一幅“高行清风”图,画的就是这里的情景。画上山石奇特,小路隐约,草木葱茏,让人一眼就可看出是石棚山,辨识度极高,堪称经典之作。

从左侧的竹林小路蜿蜒向上,行不多远,可见山坡上有一块大石头,形似蟾蜍,昂首向天,上书“天蟾独跃”四个大字。道路的另一边,一块卵石齐刷刷地被从中一劈两开,此乃“试剑石”。据说当年刘备兵败吕布,被迫转战西(今连云港西南),得东海巨富糜竺相助。刘备为表雄心,在此挥剑猛劈,只听“咔嚓”一声,石分两半。此传说不知真假,但山的东部安汉将军糜竺的坟墓却是真实存在的。

“试剑石”向上不远,有一块巨大的招头崖。这里不仅背风向阳,而且环境清幽。流水潺潺,翠竹锦绣。这就是大诗人石曼卿当年读书的地方。崖上刻有“石曼卿读书处”六个擘窠大字,深入石骨,古朴可爱,表达了海州人民对石曼卿的喜爱。

石曼卿是何许人?石曼卿号延年,乃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为人襟怀坦荡,有君子之风。一生好书、好诗、好友、好酒。宋仁宗二年,石曼卿因仗义执言被贬海州任通判。

纵观历史,我国古代的文人多遭贬谪,是因为他们“恃才而傲”?“桀骜不驯”?还是因为他们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我想应该是“不合时宜”吧。文人的骨气,旷达的性情,造就了他们洁身自爱,不屈服于权贵的高洁品质。就拿石曼卿来说,他本契丹之后,性情旷达,不拘小节。早年间屡试不第,后高中却又遭恶人使坏。据说同期落第者皆嚎啕大哭,唯石曼卿若无其事,继续饮酒欢笑。他脱下袍靴,拿出进士敕谍交还使者,还顺口吟咏:“年来年去来去忙,为他人做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石曼卿被贬州,对于自身是幸还是不幸?我们姑且不论,但对于海州人民来讲却是一大幸事。

先生在海州任职期间,不仅政清如水,而且对百姓敬爱有加,仁和宽厚,因此深受海州百姓的爱戴。传说,一日先生乘马游报宁寺,牵马人一时失控,马惊,先生不慎坠马,侍从人员连忙将他扶上马鞍。行人见此,皆聚拢围观,都以为他会大发雷霆,不料先生却慢悠悠地扬起马鞭,对牵马人玩笑道:“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岂不早就摔碎啦!”。先生的品性就像石棚山上的石头,磊落、高洁、坦荡、自然。《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就是指恬风渡西边的海州城,据说就与先生留下的磊落君子形象有关。

先生爱山水,有事没事就往石棚山上跑,简直就把石棚山当作了他家的后园。每次来到“石曼卿读书处”,我都会驻足片刻。我问自己,先生来这里真的是读书吗?我想是也不是。先生读的是书是山是水,是大自然中的一切。他在山水里沉思,在山水里禅悟。也许先生初来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他在海边感受大海的浩渺博大,在林间感受山岳的永恒和磊落。他渐渐了悟,渐渐通透。此时他看山已非山,看水也非水。再后来,他渐渐跳出了三界之外,在山水浩渺间,先生如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无垠的时间和空间里俯视着芸芸众生,豁然开朗,神与天通。与天地相比,与永恒的时间相较,个人的得失,人世的忧愁又算得了什么呢?

了悟了,通透了,先生就更爱往山上跑了。他常到“石棚”里观沧海浩渺,听涛声澎湃。把酒当风,临流赋诗。且呼朋唤友,乐此不彼。

诗人爱酒,似乎是常规。纵观中国的诗歌史上,几乎找不到一个不爱喝酒的诗人,但像先生那样别出心裁的喝酒,还真没有第二个。据海州坊间相传,先生爱喝酒,还发明了很多喝酒的方法。比如“巢饮”,就是在树上与人喝酒;比如“鳖饮”,就是用稻草杆束身伸出头与人对饮;比如“鬼饮”就是摸黑与客饮酒等等,可见其率真、顽劣的秉性。

一次先生喝醉了酒,躺在山坡上。一觉醒来,竟满眼荒芜。他随手一抓,恰巧有刚吃完的桃核在手边。用力一扔,桃核竟远远地飞了出去。于是他突发奇想,用这种方法种树岂不妙哉。《孙公谈圃》载:“石曼卿谪海州日,使人拾桃核数斛,人不到处,以弹弓种之,不数年,桃花遍山谷。”据说山下的百亩桃花园就是海州人为了纪念石曼卿而种植的。后来东坡先生和好友蔡景繁同游石棚山,还曾在诗中提及此事,诗曰: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以此来纪念这位自己敬仰的大诗人。

自古英雄惜英雄。石曼卿与苏东坡不仅仕途相似,多遭贬谪,且都拥有不畏权贵,豪放不羁的性格,就像白居易在他的自画像上所提: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1074年苏东坡由杭州调往密州,因仰慕石曼卿之名,特地绕道海州凭吊曼卿先生,于是才有了那首著名的《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旧游》。

如今,诗人们早已驾鹤而去,大海也不见了踪影。但人们依然不断地来到这里。在山间、在林中,感受流淌着的浓浓诗意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的喜悦快乐。常常,在山风微荡间,听见有人轻声吟咏:十年一梦花空委,依旧河山损桃李。雁声北去燕西飞,高楼日日春风里……[1]

作者简介

陈玉霞,女,别名陈依依、紫气微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