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崩山坑古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崩山坑古道
圖片來自微笑台灣

崩山坑古道 基本資料

所在縣市: 新北市雙溪區

里程: 6.4公里

步道類型: 郊山步道

步道型態: 雙向進出

海拔高度: 150~559公尺

高度落差: 409公尺

路面狀況: 原始山徑

所需時間: 3 小時 20 分鐘

難易度: 低-中

所屬園區: -

山系: 雪山山脈

最適季節: 全年

申請入山: 否

申請入園: 否

附近步道: 虎豹潭步道虎豹潭古道、 雙溪中坑古道、 淡蘭古道中路全段

基點: 無


古道介紹

崩山坑古道,又名「柑腳泰平古道」、「柑泰古道」或「泰平古道」,在公路還未開闢前,是新北市雙溪區柑腳與泰平居民採買物資、採煤礦、嫁聚迎親的往來道路,也是淡蘭古道中路重要的一段。

崩山坑古道
圖片來自健行筆記

崩山坑古道登山口位於崩山一號橋右側小徑,沿著崩山坑溪步入古道,伴著潺潺溪水聲,及綠草青青的梯田,風光十分明媚,爾後進入幽幽的原始森林之中,一片翠綠蒼鬱,林相十分優美,途經古厝地、有應公廟、大埤古道及外柑腳山的叉路,循著稜線腰繞一段後,抵達風空(風口)鞍部後,鞍部亦是柑腳山、東柑腳山、保成坑的叉路,續行古道路徑變得寬大平坦,經小溪、古老的石砌拱橋後,沿著溪岸小徑步出古道,抵達終點泰平里料角坑。[1]

崩山坑古道連結新北市雙溪區柑腳與泰平地區,是昔日二地的主要交通舊道,雙溪區以秀麗溪流聞名,位在本區的數條古道皆為有山有水的人間桃花源地,非常值得走一回。

古道入口靠近崩山一號橋,入口處附近有一座醒目的紅色土地公廟崩山坑聚和宮,為1911年建造的百年古廟,而古道內還有另一座古老石造的有應公廟,有應公廟一般是奉祀無主孤魂的祠廟。

古道多半是泥土小徑,部分道路與崩山坑溪水同行,可看見古老的水泥橋、荒廢的老石厝、豪邁生長的竹林及泛著歲月痕跡以現地石材舖設而成的石階。古道最高點在風口鞍部,過了鞍部往下行,有一座歷史悠久、造型典雅的石砌拱橋,建議可停留仔細欣賞。崩山坑古道出口銜接料角坑產業道路,往泰平國小方向前行即結束本古道健走行程。[2]


交通方式

開車

【崩山坑古道登山口(崩山一號橋)】

1.國道1號→八堵交流道→台2丙→雙平產業道路(北38)→雙柑公路(北42)→崩山坑產業道路→崩山一號橋

2.國道5號→石碇交流道→106縣道→台2丙→雙平產業道路(北38)→雙柑公路(北42)→崩山坑產業道路→崩山一號橋

【料角坑1號民宅】

國道5號→石碇交流道→106縣道→台2丙→雙泰產業道路→虎豹潭→料角坑1號。

大眾運輸

【崩山坑古道登山口(崩山一號橋)】

公車780、781、782、F812:自雙溪火車站搭乘,於「長源/威惠廟」站下車。

轉進崩山坑產業道路約900公尺,步行約20分鐘至崩山一號橋,即抵達崩山坑古道登山口。

【料角坑1號民宅】

新北市新巴士F815雙溪~灣潭:雙溪火車站搭乘,「太平8鄰(雜貨店)」站下車(每日往返各三班次),即抵達料角坑1號民宅。


路線地圖

出發點: 崩山坑古道登山口(崩山一號橋)/料角坑1號民宅

路線: 崩山坑古道登山口(崩山一號橋)→(2.2K, 85分鐘)→大埤古道叉路→(1.1K, 45分鐘)→風空鞍部→(1.4K, 30分鐘)→拱橋→(0.6K, 15分鐘)→料角坑5號→(1.1K, 25分鐘)→料角坑1號民宅

備註: 風空鞍部往右上方至柑腳山約30分鐘,左下方至東柑腳山約70分鐘。


崩山坑古道
圖片來自健行筆記

人文生態

淡蘭古道

淡蘭古道原稱淡蘭道,原先是凱達格蘭族人的獵徑,至清朝逐漸演變為連接淡水廳和葛瑪蘭廳的道路,可分為三貂嶺及文山兩條路線。文山線又分為東、西兩支線,西線由艋舺經大坪林、大湖隘至宜蘭東勢的溪州,東線同樣以艋舺為起點,經古亭、深坑、石碇、頂雙溪至宜蘭礁溪街。

崩山坑古道
圖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

柑腳

現名為「長源」,舊稱「柑腳城」,位於橫腳溪與崩山坑溪匯流處的台地上,三面臨溪,居高臨下,形成天然的城寨,有「最偏遠的後花園,山谷中的珍珠」之美稱,曾是熱閙繁榮的開採煤礦地區,礦業興盛時期,居民上千人,附近的柑林國小,學生曾達900人之多,隨著礦產枯竭而沒落,聚落居民遷移,人口逐年遞減,現只剩2位數的學生。

威惠廟

柑腳地區的信仰中心,建於同治七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廟中保存一座同治己巳年(1869)之石造香爐,在柑腳盛產煤礦時,廟宇周邊是人潮聚集之地,成為一處市集,廟埕左方有一排北台灣獨一無二「亭仔腳」設計的店屋。

聚和宮

又稱「崩山坑福德宮」,位於崩山一號橋左上約30公尺處,是一座古老的石砌小土地公廟,建於明治辛亥年(1911年),已有百年歷史的古廟,紅色的廟身,在一片綠林之中非常的顯眼。

泰平里

泰平位於新北市與宜蘭的交界,開發史可追朔至清道光初年(西元1820年)。當年黃廷泰千總(曾任葛瑪蘭守備)經由石空古道來此,認為這裡地形平坦宜耕種,便在此定居,是最早的移民。當時的泰平被稱為「太坪」或「黃總大坪」。

虎豹潭古道

昔日為新北市雙溪大平與宜蘭頭城內大溪之間的越嶺古道,為一條百年古道。虎豹潭是北勢溪北支流源頭,被二座山形酷似猛虎和雲豹的山岳環抱,故稱為虎豹潭。越過清澈的虎豹潭後,即進入原始林之中,平緩的土徑穿梭在翠綠密林之中,沿著北勢溪蜿蜒,途經明治甲辰年(1904)建造的土地公廟,以及許多古樸的石造拱橋,平靜碧綠的深潭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至北勢溪與泰平溪交會處,有一巨大的溪床石磐,彷彿天然的滑水道,不禁想讓雙腳感受溪水的清涼暢快,環形一圈約4.3公里,90分鐘步程。另有虎豹潭溪畔步道,適合親子共遊。

動物

淡小紋青斑蝶蟾蜍飛鼠、穿山甲、山豬等。

植物

九芎、姑婆芋、竹林、草蕨、雞屎藤、山桂花烏臼、大菁、雙扇蕨等。

地形地貌

地質年代為中新世,砂岩及頁岩互層,含煤層組成的澳底層枋腳段,及厚砂岩及頁岩組成的澳底層媽崗段。

特色

綠草青青的梯田、幽幽的原始森林,伴著潺潺溪水聲,以及古厝地、古老的石砌拱橋等歷史遺跡,是條充滿古韻之旅的古道。[3]

視頻

2019年新北市登山旅遊節官方推薦行程之一:崩山坑古道

淡蘭山徑~崩山坑古道清涼輕鬆行,不累!不必辭職的夏日消暑路線!

雙溪崩山坑古道 淡蘭中路(泰平段)2021 0201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崩山坑古道,健行筆記
  2. 崩山坑古道,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3. 崩山坑古道,健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