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巨匠与杰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一九四五年,毛姆应美国《红书》杂志邀约开列了一张书单,列举其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并为之撰写了系列书评,对这些名著的成书过程、写作手法、艺术特色一一做出点评,于是就有了这本《巨匠与杰作》(书名直译就是“十部小说及其作者”)。这十部小说及其作者分别为:菲尔丁和《汤姆•琼斯》,奥斯丁和《傲慢与偏见》,司汤达和《红与黑》,巴尔扎克和《高老头》,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麦尔维尔和《白鲸》,艾米莉•勃朗特和《呼啸山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以毛姆的人情练达,他当然一上来就坦承“我所列的书单极为武断。其实我完全可以再列出十部小说,以其不同的方式而丝毫不输之前所选,而且还能为选择这十部给出同样充分的理由”。

毛姆评论这十位小说大师的方式很简单,即“知人论世”: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在他笔下,这些“巨匠”们身上的光环和粉饰被尽数剔除:狄更斯和巴尔扎克虚荣浮华、品味粗俗,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是嗜赌成性,而艾米莉•勃朗特和麦尔维尔则是隐秘的同性恋……毛姆这样做并非有意大唱反调、哗众取宠,而是去除一切伪饰,以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他本人作为小说家的丰富经验去真正体贴他所评论的作家和作品,带领读者去品味、去欣赏。于是这本由一位小说巨匠对其心目中小说巨匠的评论遂成为文学评论的经典,更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独一无二的文学指南。

作者简介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作家,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整个英语世界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毛姆是一位成功的多产作家,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领域里都有建树。不过毛姆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很谦虚:“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 毛姆最知名、最畅销的小说《人性的枷锁》(1915)在其去世前的销量就已超过了一千万册。除长篇外,毛姆还是一个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有一百多部。1946年,毛姆设立了萨姆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的年轻作家,鼓励 并资助他们到各处旅游。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毛姆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室授予他“荣誉侍从”称号。1965年12月16日毛姆在法国尼斯去逝。

原文摘录

当你举办的一次聚会结束后,特别是如果你的客人都是极富名望之人,在送出最后一位客人、回到客厅的时候,你和你太太(假如你有太太的话)、还有同你住在一起的朋友(假如你没有这种朋友的话)应该在睡觉前再喝上最后一杯,谈论一下刚才的宾客,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亦是人性使然。A君举止优雅。B君有个讨厌的习惯,就是在人家故事正讲得入胜的时候,他会插进些不着边际的话,坏了整个故事;有意思的是,A君不知疲倦地侃侃而谈,对此根本不予理会,他接着往下讲,就好像B君从没开过口似的。D君与C君令人失望。他俩根本不愿费劲儿。这两位从来就没想过,当你参加一次聚会的时候,你是有义务尽力让其顺利进行的。你为其中一位辩护,说他生性害羞,又为另一位辩护,说这是他的处世原则;如若没有什么值得说的话,他就绝不开口。你的朋友不无道理地反驳说,假如我们都这么克制的话,谈话就无以进行了。你哈哈大笑,话题又转到了E君。他还是同往常一样爱挖苦人,刻薄劲儿一点没减:他闷闷不乐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优点没有得到足够承认;成功会让此人变得温和一些,但如果他的妙语中缺了这些刺儿,反倒没有以前让人开心。你很想知道F君最近的风流韵事进展如何,也试图逐词记住他那使你捧腹大笑的精彩回答。总的来说,这是一次美好的聚会;你们喝完酒,关上灯,回各自的卧室去了。 而我呢,在所涉及的这几位小说家的陪伴下度过了好几个月时间以后,发现自己在跟他们永远道别之前,很想在大脑中将他们留给我的各种印象做一番总结,就如同他们曾是我的客人一样。这将是个混杂的聚会,但总体而言,倒也十分欢快。开始的交流都是泛泛之谈。托尔斯泰穿得像个农民,留着乱糟糟的大胡子,灰色的小眼睛从一个人身上挪到另一个人身上,他津津有味地谈上帝、粗俗不堪地说性爱。他颇为得意地说,自己在年轻时代曾是个极为好色之徒,不过为了表明自己在感情上还是个农民,他用了更粗的措辞。陀思妥耶夫斯基生... 一个明智的人,是不会把小说当成任务去读的。他会将之作为消遣。他要感兴趣的是人物,关注他们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举动,还有他们的遭遇;对于他们的苦恼,他深表同情,对于他们的快乐,他欢欣不已;他把自己置于他们的位置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过他们的生活。这些人物的人生观,他们对人类思索这些重大问题的态度,不管是用言语还是行动表露出来,都会在他的心中激起或惊讶、或愉快、或愤怒的反应。

书评

毛姆无疑是最文艺的八卦大师。 我本抱着学习的态度,虔诚地翻开《巨匠与杰作》,没想到除了毛姆刻薄的评论之外,还看了将近三百页的八卦。这些八卦无缝不入地穿插在十位作者的生平以及书评当中,八得清新自然平易近人,不少还是常人所不知的猛料。毛姆美其名曰:“为了真正洞悉一部伟大的小说,你就必须对写这部小说的人有一个必要的了解。”尽管毛姆如此正经,信息量巨大的八卦还是让人有点乐不思蜀。我说,如果毛姆活到现在,一定会是红得发紫的豆瓣名人。

毛姆的这本书英语原名叫《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被翻译成《巨匠与杰作》,这译名叫自打耳光。杰作的确是杰作,巨匠倒不全是巨匠。据毛姆在书中写,艾米莉·勃朗特这一生中只写出了一本小说,即《呼啸山庄》,更何况,“这本书写得不怎么样。勃朗特姐妹的文笔不佳。作为家庭教师,她们喜好浮夸而迂腐的风格。”除却文笔,“《呼啸山庄》结构臃肿。这也不奇怪,因为艾米莉·勃朗特之前从未写过小说,而她要讲的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故事,涉及整整两代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勃朗特叫黑马,而不是巨匠。 在第八章,毛姆提起赫尔曼·麦尔维尔在写出《白鲸》之前,也试过写作,但都没怎么成功,而他此时写作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赚钱。毛姆说:“只有凭借《白鲸》,麦尔维尔才得以跻身伟大的小说家之列。”伟大的小说家虽与巨匠相去不远,毕竟同途殊归。

除此之外,所谓的巨匠,也跟我心中的理解有所偏差。我曾以为,巨匠必然仙风道骨。但在毛姆笔下,八位男小说家各有各的无耻。巴尔扎克欠钱不还,喜欢预支稿费却不按时交稿;司汤达虚荣得近乎愚蠢,品味低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嗜赌成狂,还整天吹嘘自己强奸过一个家庭教师带来的小女孩;狄更斯喜欢抛头露面到处演讲,“有强烈的感情,却没有心地。”……并且他们大部分都有情妇,在爱情方面见异思迁,由此可想性欲强烈,唯一一个“性欲并不迫切”的福楼拜,还是因为生病了需要打强镇痛剂而受到影响,但他也依然追三逐四。

这十个小说家唯一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创作冲动,无限热爱写作。”

钱钟书曾经说过,大部分年轻人喜爱写作是因为误把写作冲动当成写作才能。我觉得如果没有写作冲动,就没有办法写出有激情的作品,没有激情,怎么让对方享受?

翻开《巨匠与杰作》,你会发现这十个人可能比你都无耻。跟郭敬明一样,司汤达喜欢抄袭,虽然他没有很强的创作能力,但他观察力十足,并且会接受批评;这十个人,失败次数可能比你更多,巴尔扎克在四年里写了可能多达五十本小说,但都写得很差,他写的第一出稿剧送到一位教授手里,他的结论就是该剧作者喜欢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要创作。以上,我都并不是故意凸显他们的无耻和失败来达到八卦的目的,我只是想说,在这种人格或者惨绝失败下,他们无一不留下了点什么,留到了百年后的现在,并且可能留到下个百年,甚至千年。 如果我们都有这种冲动,以及这么不要脸,无畏于失败,我们可能会写出……遭万人唾骂的作品,但是,说不定我们死后一百年,会有一位教授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座上热情称赞我们的作品,又恰巧在他的学生但中,又有一些聪明人日后都成了名,他们在阅读我们时,从中发现了一些符合当时思想气候、在年轻人当中盛行的观点,于是变成了我们的狂热崇拜者,对了,就跟司汤达一样。

我们可以无耻,可以经历无限次失败,但是,两千年前诸葛亮就跟阿斗说过,不要妄自菲薄。你不管多下贱,都可以下笔、画画、拍电影,留下你的天赋,你的身高相貌甚至人格都跟你的作品无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就出自于他的恶,而非善,他们有多平凡,你就有可能多伟大,除非有另一个毛姆,谁会扯出你的八卦? 当然,我更希望大家仙风道骨。

我合上这部书的时候,这十一个人——包括毛姆——都让我心情复杂。对于这个被大家热烈诅咒并且即将在2012自行毁灭的地球来说,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一个绿色安装包,轻轻的你来了,正如你轻轻的被删掉,偶尔在注册表上扫描,才能看到你残缺的背影。去年出了一款新使用软件的方式,叫云端,更为恐怖,需要你的时候你才会被映射到电脑,不需要使用你的时候你就好像从来没出现过。就跟你们谈恋爱一样。 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是可怕的,现在地球上有60亿人,如果2012地球没有被毁灭并且成功撑到了2100年,我们这60亿人都将消失,新的60亿人将会取代我们,可能更多,可能更少,但是这些还没出生的人里面,有多少能记住我们,我们有多少个能成为司汤达,狄更斯,或者是只留了一部作品的勃朗特?我们中的大部分都会消失殆尽,就像我们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你也不用妄想长生不老,在这里,你甚至留不住一栋房子,更何况是生命。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努力,拼死拼活都要有来过的证据,哪怕你出身跟勃朗特一样平凡,你都可以写一本《Wuthering Chengguan》留下,立志做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流氓软件,一个不高尚的软件,一个不纯粹的软件,一个不道德的软件,一个始终在低级趣味的软件,一个极难被删除的软件。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