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树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布氏树蛙Polypedates braueri
俗名:白颔树蛙、Brauer's tree frog
科名:树蛙科
界名:动物界
门名:脊索动物门
纲名:两生纲/保育等级
目名:无尾目
目录
型态特征
成蛙:中大型,特征为吸盘大而明显,并黄褐色中带有深褐色条纹或杂斑,大腿内侧具黑色网纹斑。 生态习性 栖息于低海拔阔叶林、城镇、农地、湿地,喜好水田、水沟、池塘、森林下层潮湿处等环境。将卵泡产在植物体上、水池壁。卵泡沫状。蝌蚪主食为藻类、落叶;成蛙主食为小型无脊椎动物。广泛分布在低海拔地区。
成体特征
体长:大型修长,♂5-6cm,♀6-7cm
头部:头宽小于头长,吻端尖,上唇白色。颞褶橘红色,从吻端经眼鼻线及颞褶下方有一条黑线。
背部:深褐色或褐色,有4-6条深褐色纵带,间杂一些斑点,或仅有一些斑点没有纵带。
体侧:腹侧白色有黑白相间的网状花纹。
皮肤:光滑没有颗粒。
腹部:白色,有圆形颗粒。
前肢:细长,有黑色横带。指间有微蹼,吸盘发达。
后肢:细长,有黑色横带。趾间有蹼,趾吸盘小于指吸盘。无外跖突。股部内侧有黑白相间的网状花纹。
第二性征
雄蛙较雌蛙小,有单一咽下外鸣囊。
蝌蚪
蝌蚪型态偏大型,体身为褐色,尾鳍高而薄,吻端上方有一颗白色斑点。
卵
卵的型态会产黄色泡沫型卵块,经常由好几个卵块聚成一大团高挂于树上,每一个卵块内皆有400-500颗白色之间不等的卵粒。卵块遇到最大的天敌为苍蝇,因经常被苍蝇产卵于卵块上寄生并长蛆,导致卵无法发育成为蝌蚪。
繁殖期
主要在春天及夏天繁殖,尤其喜欢在春雨及梅雨时节活动
栖息地
布氏树蛙普遍分布于全台湾低海拔山区及果园,喜欢利用池塘、蓄水池、水沟等静水域繁殖。
分布
广泛分布于全省一千公尺以下的果园及杂木林里。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相当的广,包括中国大陆南方,西至西藏,北至甘肃,还有香港、海南岛,此外还分布于印度。
行为
平常栖息在树上,繁殖期时常聚集在水边的植物体上或者地面遮蔽物底下鸣叫,形成上百只青蛙的大合唱。由于它们的叫声有如连珠炮般的“搭、搭、搭”,听起来常有置身靶场的错觉,颇具有震撼效果。在雌雄数目悬殊的情况,会出现一只雌蛙和多只雄蛙交配共同产卵的现象,也产生同母异父的子代,借此可以提高雄蛙交配的机会。
声音特征
1.鸣叫时间间隔 1.792±2.03(秒) 2.鸣叫长度 0.4±0.12(秒) 3.主要频率 2423±56.27(Hz)
相近种类比较
台湾原生种白颔树蛙和外来种斑腿树蛙成蛙的体型大小、身体颜色或花纹都很相似,不易区分。原则上,白颔树蛙大腿内侧花纹是细网纹,斑腿树蛙的大腿内侧花纹网纹很粗像黑底白点。白颔树蛙背部通常有4条纵纹或细点,斑腿树蛙有纵纹、X或又字文,但变化很大。白颔树蛙吻较圆,身体较胖,斑腿树蛙吻较尖,身体较修长,但不是很客观。
白颔树蛙和斑腿树蛙最大的差异在叫声,白颔树蛙的叫声是连续响亮的“搭搭搭”,斑腿树蛙是微弱的“嘎嘎嘎”,完全不同。
白颔树蛙和斑腿树蛙的繁殖期都是春天及夏天,在静水域繁殖,产黄色泡沫型卵块,蝌蚪的吻端都有一个小白点,无法区分。白颔树蛙一次产约300-400粒卵,比斑腿树蛙少很多。白颔树蛙广泛分布在全台湾平地到海拔1000公尺的山区,斑腿树蛙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平地,目前仅在莺歌碧龙宫、台中石冈及屏东高树一带同时有两种树蛙分布的纪录。。
参考文献
杨懿如,2002。赏蛙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