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东会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在全国各地建立的聚会场所,也是商人按地缘建立的民间组织,商人常在会馆居住、宴会、谈生意甚至堆放货物等。最早出现在明代。 清代广东会馆在全国的地域分布相当广泛,以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及广西分布的数量最多,其他如江西、福建、湖南、山东、东北、湖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台湾、甘肃、云南等省也都有数量不等的分布。据考证,北京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广东会馆。清初,广东会馆仅在北京就有40所以上。目前修缮、保存最好的是天津的广东会馆,该馆经修整后改为天津戏剧博物馆,是目前中国第一个以戏剧为专业的博物馆。馆内有建于1907年的一座歌舞台,为伸出型舞台,台口没有一根柱子,观众视线不受限制,声音效果极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尚小云等曾在此堂会、义演。1912年,孙中山也曾在此演讲。

中文名 广东会馆

类 别 会馆

建立时间 明代

地 点 全国各地

会馆介绍

天津广东会馆位于天津旧城鼓楼南,南开区南门里大街。建于1907年,由当时的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倡建,是广东旅津人士设立的集会、寄寓机构。现为天津市规模最大、装修最精致的清代会馆建筑。体现了我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北方四合院的特点,是中国罕见的木结构建筑艺术珍品,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它既体现了我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凝聚着旅居天津的广东人创业的艰辛。天津在清初已有广东商人活动,当时主要与福建商人共同开辟商场,所以早期天津的会馆为闽粤会馆。

地位变化

晚清以来,广东人在天津政局中的地位发生变化,1903年由唐绍仪、梁炎卿等人倡议,成立天津广东会馆,倡议集资重新修建自己的会馆,并且带头捐献白银4 千两。这个倡议受到广帮商人的热烈响应,很短时间内就集资9 万多两白银,在天津城内鼓楼南大街购置了原盐运使署旧址的土地开始兴建新会馆。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1 月14日新会馆落成,取名广东会馆。广东会馆占地23亩余,工程设计凸现岭南特色。广东会馆,由门厅、正房、配房、戏楼和跨院、套房组成,占地面积约1.5公顷。主体建筑为戏楼,设计独特。看台分楼上下二层;坐席分散座、茶座和包厢三种;戏台为伸出式,无木柱,观众可从三面观看演出;藻井高悬在戏台正上方,重约10吨,外方内圆,圆心用变形斗拱堆砌接榫,螺旋而上,不仅造型别致,还起到音箱效果。戏台上饰有各种彩色木雕,无不刀法精细,栩栩如生。后台亦两层,楼上为化妆室。院内四周有铺房、住房三百数十间,其间栽花种树,清新幽雅。辛亥革命后,该馆是多次重大爱国进步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1912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演讲。

内部景观

会馆象一座大四合院,砖瓦木料大多从广东购买,院门宏阔,罗汉山墙高 耸,厅堂都出廊厦,内部装修华丽,很有岭南特色[1] 。会馆周围还建造了铺房、住房300 多间,并且在会馆东南面修建了“南园”,栽花种 树,设立医药房,供广东同乡休息养病。当年南园里有桃花林、葡萄 园,景色十分优美。戏楼是天津广东会馆的主要建筑,前面有悬挂着“岭渤凝和”巨 匾的宽阔的四合院,穿过夹道,是一座可容纳7、8百人的木结构室内 剧场,楼上观众席为包厢,楼下是散座。戏楼舞台深10米,宽11米, 顶部是用细木构件榫接而成的螺旋式藻井,雕花工艺精美,音响效果 良好。前台横眉以透雕技法刻成狮子滚绣球图案,两角雕成荷花含苞 欲放状的垂花柱,舞台正面镶嵌着巨幅《天官赐福》木雕,天官、童 子、猿猴、松柏、云气和4 角的蝙蝠,构成活泼、协调的画面。戏楼 的门窗也雕有狮、凤、牡丹等传统纹饰。 在这座北方少见的戏楼上,1911 年就演出过革命新剧。1912年8 月24日,同盟会北方支部曾请孙中山先生在此演讲。“五四”时,这 里经常举行群众集会或演出,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杨小楼等人都 曾在这戏楼上演出。1925年共产党人安幸生组建天津总工会,也以广东会馆为会址。 天津沦陷时,会馆一度成为日本侵略军开办的警官教习所。 现在,重新装修后的广东会馆已成为了解和欣赏我国戏剧艺术和 展示中国戏剧文化的窗口。

视频

天津还有广东会馆,果然包容性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