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康丁斯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瓦西里·康丁斯基
图片来源网址:[1]

瓦西里·康丁斯基(1866~1944)Kandinsky,Wassily俄裔法国画家,艺术理论家。1866年12月4日生于莫斯科,早年在莫斯科学法律和政治经济学,1896年移居慕尼黑开始拜师学习绘画,作品参加过1906~1907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览。1909年,“新美术家协会”建立不久,他于1911年又另立“青骑士”团体(所谓“青骑士”,是取自康丁斯基和马克出版的一本书和康丁斯基的一幅画)。回到俄国以后,继续在积极地进行上述活动。但由于他的抽象绘画及其理论与苏维埃政府提倡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相矛盾,才离开俄国而去柏林。[1]

1910年,他画的,还只走了一小步,骑手和其他人物虽已变成了一些色块和线条图案,然而画面的空间仍有自然形态。后来,他开始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如“构图”,“即兴”、“抒情”等,即与音乐相类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康丁斯基途经瑞士抵达俄国。1918年十月革命后,他被任命为主管美术的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担任教职,直到1921年。他一共组建了22座博物馆。1920年被任命为莫斯科大学教授。 1921年,他负责建立艺术与科学学院,并任副院长。同年底,由于艺术观念的分歧而离开俄国。1921年以后因受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创作又由自由的、想象的抽象,转向几何的抽象,代表作如《白色的线》等。在以后的年代,他曾试图把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有机结合起来,在几何形的结构与造型中,配以光和色,既充满幻想、幽默,也具有神秘色彩。著有、《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主义》、等,阐述抽象艺术的理论。1922年,在德国被任命为设立在魏玛的著名的鲍豪斯学院教授。康丁斯基这时的艺术活动是频繁的。 1926年,他发表了第二部论著《从点和线到面》。这部著作中,康丁斯基进一步把纯抽象因素作了想象的分析,说横线表示冷,竖线表示热,等等。1933年定居法国讷伊。作品多采用印象主义技法,又受野兽主义影响,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主要作品均采用音乐名称,诸如、《即兴曲》、等。代表作组画《秋》、均用抽象的线、色、形的动感、力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来表述季节的情绪和精神。1944年12月13日卒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讷伊。

艺术风格

康丁斯基于1911年脱离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陆续结识马蒂斯和克利等人一起创立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Blue Rider)。“蓝骑士”一词,产生于这年初冬康丁斯基与马尔克的一次闲谈。康丁斯基曾在其中回忆道:“我们都喜欢蓝色。马尔克喜欢马,骑士则是我的主题。我们两个很自然地说出“蓝骑士”的名称”。在青骑土社中,康丁斯基是最核心的人物。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艺术家,早年曾在莫斯科大学攻读法学和政治学,曾受聘为俄国一所大学的法律教授,也从事过业余的人种志研究。他精通音乐,还系统钻研过西方现代哲学,尤其信奉通神学和通灵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貌似斯文冷静而性格内向的俄国人,竟象凡高一样,内心总是燃烧着炽热的感情之火。这位极度敏感的艺术家,能在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五颜六色之中,看见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这使人油然想到诗人兰波——兰波能在字母A中想象出黑色的苍蝇。 康丁斯基的绘画,在1910年转为彻底抽象之前,主要趋于野兽主义的风格。

他1896年从莫斯科来到慕尼黑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前卫艺术运动中去。他曾在巴黎渡过数月,在那里接触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派及立体派的绘画。这对于他日后抽象绘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必要的启示。

他认识到色彩在绘画构成要素中占有首要地位。他发现高更和凡高的画尤其将色彩的表现放在首位;在这两位画家那里,把草地画成红色,要比将房子或人体变形容易得多。他还领悟到,色彩与线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他也许对修拉在此方面的观点有过专门的研究。事实上,修拉的有关绘画不同要素(色彩、线条、调子、构图、节奏等)的理论,几乎预示着某种抽象艺术。因而,康丁斯基在他早期的绘画中,特别强调色彩的表现力。他以浓重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自然风光,表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抒发其浪漫、诗意的情怀。

艺术分期

康定斯基的纯抽象艺术并不是突如其来的。

美术学家“Hajo Duechting”把康定斯基按照艺术特征划分为六个时期:

初期(莫斯科1866年-1896年) 变形(慕尼黑1896年-1911年) 抽象的突破(蓝骑士 1911年-1914年) 俄罗斯间奏曲(1914年-1921年) 点,线和面(包豪斯 1922年-1933年) 生物的抽象(巴黎 1934年-1944年)

青年和灵感

康定斯基在莫斯科的少年时代的生活赋予他诸多艺术灵感。在童年时代,他对色彩具有异乎寻常的感受力和非凡的记忆力。这可能由于他具有联觉使得他如同看见色彩一样清晰地听见色彩。在莫斯科生活的年代他一直保持着这种对色彩的强烈兴趣,尽管当时他还没有显出要钻研艺术的倾向。 1889年康定斯基参加了一个民俗调查小组,对莫斯科北部的沃洛格达地区进行旅行考察。他研究了当地民间艺术中在深色背景上使用明亮色彩的骗人手法,这种手法在他早期作品中留下了痕迹。 几年后康定斯基写道“色彩是琴键,眼睛是锤子,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

1896年,康定斯基刚好30岁,他放弃了教授法律和经济学的有前途的教职,前往慕尼黑进入艺术学院。就在这一年离开莫斯科之前,他看到了莫奈的画展,尤其是聆听了对《干草堆》的解说,对具有高度色彩感受力的他来讲,这幅画意味着色彩已经从物体本身得以解放。

蓝骑士

在艺术学院,康定斯基的条件非常有利,他年长而且成熟,不仅作为绘画的初学者,而且还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理论家。尽管这一时期的作品估计相当多,可惜现存的很少。20世纪开始后,情况有所改观。很多自然风景画和城镇画都留了下来,这些画用色粗厚,形象可辨。康定斯基的绝大多数画都不强调人物,一个例外是“旧俄罗斯的星期天”(1904年),画中农民和贵族站在城墙的前面,这是一幅重新创作的画,色彩极其丰富,至于富于幻想那是当然的。

“马上情侣”(1907年)描写了马背上的一对年轻人,男子温柔小心地拥着女子,途经一座俄罗斯城堡,正准备涉河。马在默默的走着,远处城堡璀璨的夜色使河流和树叶带上了色彩斑斓的反光圆点。

“蓝骑士”(1903)也许是康定斯基在1900年的最初十年里的最重要作品。画中一名骑士身披蓝色斗篷,身跨白马,飞速穿越一片山地牧场。骑士和马匹在草地上落下的阴影是深蓝色的。画的前方有很多散乱的蓝色阴影,可能是没画出来的树影。蓝骑士在绘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没有明确的定论,马的步态不自然(康定斯基想必知道)。事实上有人认为骑士身携一孩子,同样也可以认为骑士还有另外一个阴影。康定斯基把骑士画成一群色彩的组合,而并不注重细节。“蓝骑士”与现代画家的作品相比没有特别卓著之处,但是它显示了过不了几年后康定斯基所要走的方向。

从1906年到1908年康定斯基花了很多时间周游欧洲,最后在慕尼黑以外的小镇落脚。“蓝色的山” (1908年 - 1909年)是这一期间的作品,显示了他走向纯粹抽象的倾向。一座蓝色的山被左右两颗大树裹胁,一黄,一红。三名骑士和其他徒步者组成的行列在画的底边穿越。骑士的脸,衣服和马鞍都涂成单色,骑士和徒步者根本没有细节描写。“蓝色的山”画中的色彩使用法显示了康定斯基进入了一个独立于形态的,只表现色彩本身的艺术境界。

除了绘画,康定斯基还取得了作为美术理论家的发言权。他协助建立了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并在1909年成为会长。由于这一团体不能整合象康定斯基那样的彻底革新的艺术手法和传统艺术理念的矛盾,在1911年宣布解散。康定斯基于是着手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团体“蓝骑士”,结集了具有相似志向的艺术家,比如弗朗茨·马克。这一团体发行一本年鉴,也命名为“蓝骑士”,曾举办过两次画展。年鉴和画展原计划多次进行,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终止。康定斯基途经瑞士和瑞典返回俄罗斯。

康定斯基在《蓝骑士年鉴》发表的文章和同年撰写的论文《论艺术的精神》几乎在同一时期问世,对抽象艺术来说既是卫护,又是推进。文中还论证了所有形式的艺术都具有到达某种精神高度的同等能力。他相信在绘画中,色彩可以作为一种自主的东西,游离于物体或者任何其它形态的视觉描述而独成一体。另外,他还有一部名为《点、线、面》的艺术理论著作。

作品分析

他画的,还只走了一小步,骑手和其他人物虽已变成了一些色块和线条图案,然而画面的空间仍有自然形态。后来,他开始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如“构图”,“即兴”、“抒情”等,即与音乐相类似。通过线条、色彩、空间和运动来传达艺术家的感情意识,不再参照自然物。这一幅《构图—7号的初稿》已使我们领略到这时期的思考方法。画上色彩狂乱,红、黑、蓝、黄飞速地交融着,热情奔放,尽管如此,观者仍能找到画家形象思维中的某些痕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抽象画重在表现“内心的和本质的”感情,轻视以前那种表面和偶然的东西。他说他要表达“更优美的感情,虽然这种感情是莫可名状的”。他非常喜欢用“构图”这个词,他觉得这个词更为“神圣”。

康丁斯基作品(一)

  1914年,他画了第一幅,并运用水彩颜料。这幅《即兴》,已多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现了。康丁斯基是一个神学理论的信徒,其实他讲不清自己的理论。但他相信,艺术在某些先验的意义上,能够纠正知识。对这一点他似乎十分坚信。他说:“艺术所赖以生存的精神生活,是一种复杂而又确切的,超然世外的运动。这种运动能够转化为天真(Simplicity),这就是人的认识活动。” 1921年后,康丁斯基的抽象作品明显地带有他在俄罗斯的那个时期的影响,变得接近几何形状了。早期一系列即兴作品中那种诗意的流畅,被建筑师的曲线板和丁字尺画出的一种新的、光边的、有规律的圆形所代替。以后这种精确的新风格有时也趋向柔和,但康丁斯基的审美观中始终保留着几何图形。作于1913年,78×100厘米大,现归瑞士伯尔尼一私人(Fellxklee)收藏;《即兴》作于1914年,124×73厘米大,现藏德国慕尼黑国立美术馆。 康丁斯基在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作品,此画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第一例,标志着抽象绘画的诞生。在这幅画中,我们看不到可以辨认的具体物象,画家摒弃了绘画中一切描绘性的因素,纯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这是康丁斯基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处,也是他用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试验的第一幅作品,不同于以往他所创作的任何作品,成为他创作的新起点。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捕捉对象的外形,而在于捕捉其内在精神。因此,他一直努力试验摆脱外形的干扰,尝试用水彩和钢笔素描的效果来揭示对象的精神。这幅画就是他试验的结果。在画面中,除了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斑和扭曲、激荡的线条以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画家还用淡淡的奶油色打底,造成了一种如同梦幻般的效果,而笔触又是轻盈和快乐的,一切都没有规则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的东西却又无法清晰地辨认出来。

康丁斯基作品(二)

  在他的绘画中,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如同音符般的因素存在,有一种与音乐相通的气质。他认为现有的绘画方式无法表达他内心的感受,他需要一种纯绘画,看时应像听音乐一样具流动性。当绘画从具象走向抽象,光靠绘画本身是不能为大家接受的。新的画风应该有新的欣赏标准。这时候理论与创作就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他曾说过:“一张纸上盖满按照某种次序排列的色彩与线条,在不懂的人的眼里,等于是一张白纸。”他必须说出这么一幅作品创作的缘由。他开始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如“构图”、“即兴”、“抒情”等,即与音乐相类似。通过线条、色彩、空间和运动来传达艺术家的感性意识,不再参照自然物。 康丁斯基在1913年创作的可以称为是一支音乐狂想曲。这是他作品中画幅最大的一幅,也是超越他以往其他作品的杰出成就的作品之一,因此用“狂想”来形容也不为过。初看这幅画时,给人的感觉是异常迷乱,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康丁斯基构图的技巧,因为画面中有着无数的重叠和变化的布置。并且每一个形体都有着自己的法则,每一个法则又在这个整体中发挥着强大的冲击力,使画面本身充满着律动感,又如同一部伟大的交响乐。在画面中较为突出的是,画面中央出现的黑色的点和线,像旋风一样牵动着整个画面的色彩,具有强烈的倾向性。

相关书籍

书籍名称: 作者:康丁斯基 译者:杨振宇 页数:182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5年01月01日 简介:康丁斯基是画家,也是诗人,剧作家,批评家,策展人,著述庞杂,影响深远。他不仅能用调色板来传达对世界的发现,也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悟。翻开他的文字,感到灼人的色彩的冲击和艺术的激情,那种源自对艺术的热爱和发自“内在需求”的高贵品性在字里行间表露得淋漓尽致。本书写于1913年,当时画家47岁,人在中年,发现了老大师们没有发现的艺术堂奥,建立起了自己艺术世界的规则,他回想在故乡莫斯科度过的早年岁月,满怀激情地注视着未来。此时的画家,神定气闲,身心俱澄,用笔深致而沉着。本书呈现的是关于个人成长的记忆,但绝非大师的自恋,它屡涉艺术奥义,却不只是大师艺术的注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