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明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厕所明器是其中一种汉代流行的明器。
背景资料
所谓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1]。明器只供丧葬,不能实用,故又有“人器实,鬼器虚”[2]之言。汉代盛行著“以生事死”的观念,如王充《论衡.讥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见生人有饮食,死为鬼当能复饮食,感物思亲,故祭祀也。”[3]由于汉人相信人死后的生活会与在生时一样,为了让死者死后的生活能过得好一点,渐渐出现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制作的明器。至于明器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建筑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动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别意义的摆设。
建筑明器一般指古代墓葬中随葬的各种建筑模型。它根据地上建筑或者设计构思,按比例缩小,用以表现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面貌以及环境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著考古发掘的不断增加,各地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明器,种类繁多,包括楼阁宅院、仓廪、井灶、圈厕等。建筑明器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各种建筑样式的摹写与想像,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现实生活。
目前我国考古发掘的最早建筑模型有陕西省武功县游凤仰韶文化遗址中的五件圆形陶房模型和江苏邳州陶屋模型。这些建筑模型还不能确定是否为明器,有可能就是对生活中日常使用建筑物形象的直接模拟。从秦代起随葬品开始由代表政治地位的礼器向世俗生活用器转型。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丧葬观念变化以及建筑技术的成熟,建筑明器大量出现。武帝之前的建筑明器基本继承秦代,以仓、灶为主;武帝之后,建筑明器增加为仓、灶、井的组合,并在西安、洛阳等地流行起来。以后建筑明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到东汉时期达到高峰,屋、楼、井、灶、圈厕等凡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建筑,明器中可以说应有尽有。东汉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建筑明器的种类逐渐减少,制作日趋衰落。
而香港的李郑屋汉墓,其实是李屋村和郑屋村的合称,由于这座汉墓是在1955年兴建李郑屋邨时发现,所以就简单直接地命名为李郑屋汉墓了。李郑屋汉墓博物馆的外观其实颇为简洁漂亮,红白的色调再加上特色的设计,感觉相当有格调。
上图李郑屋汉墓博物馆的展览厅分为左右两部份,右边的部份会是有关这个博物馆的一些历史以及出土器物的展板,如汉墓的年代推论、墓室的结构与材料等等,另外亦放置了汉墓模型,展示其原貌,而在左右两旁则有电视播放当时发现汉墓、专家进行发掘等情况的影片。
何谓厕所明器
汉代的厕所明器,往往是和猪圈结合的猪厕,其可分为单厕与猪圈结合式和双厕与猪圈结合式。
单厕与猪圈结合式
这种厕所多架筑于猪圈之上,厕内地板开有长方形便坑,下通猪圈,排泄物可由此落入圈内。有的厕所还在墙壁上开有小窗以通风。
双厕与猪圈结合式
往往建于长方形猪圈的两侧或对角,厕内有便坑分别下通猪圈,此类厕所的设计较第一类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