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误(赵志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延误》是中国当代作家赵志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延误
90年代末初夏的一天,我到北京国家局公出,遇到某司项目处的陈处长,他正好也要到哈市考察,拟在我省立项一个国投项目。于是相约乘一架客机同行,并说好在机场汇合。
我住的酒店离机场巴士始发站很近。虽乘坐的是上午9点客机,但我还是很早就起来了。不到6:30分,我就上了机场巴士。此时车上一个人也没有,我选了一个最佳的位置坐下,开始闭目养神。微风吹来暖暖的,正当我昏昏欲睡之际,车启动了。不知不觉间车上已坐了二十多人。
由于未到上班时间,街道上的车子也不多,巴士开得很快。当晨风从敞开的窗口吹进来时,我不由得打个冷战。猛然间想起,来京时身上穿着的那件风衣落在酒店的房间里了。我心头一紧,那是我咬牙花了三百多元钱买的呀!那可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呀!而且还是与爱人一起去买的……
这还了得!我急忙叫停机场巴士。下车后很快打到一辆微型面包出租车(那时北京大街上几乎都是这种出租车)。赶到酒店后,我让出租车在门口等着,便急速进入酒店,找到服务员拿回风衣后,立马驱车赶往机场。
我在心里合计着,现距飞机起飞时间还有一小时二十分钟,如果不堵车的话,到机场大致需要半个小时。机场提前半个小时发登机牌,这样我只有不到20分钟的机动时间。
开车的师傅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图,满有把握地说:“放心吧!来得急。″那时私家车很少,也没到上班高峰,车虽然行驶得很顺利,但他的车速最高也就达到60迈的标准。我提示他能否快点,他却慢悠悠地说:“你急嘛呀?″
又说:“北京就这么规定的,这样的出租车,车速不能超过60迈。"正说着,我发现一辆机场巴士从车旁飞驰而过。我内心叹息一声,怪罪自己干嘛不去换乘机场巴士呀?这样又省钱又快捷。但此时这辆微型面包已经上了机场高速,想什么都没用了,只有听天由命了。
当出租车进入机场候机楼门前时,距办理登机牌的时间已不足十分钟了。我飞快的跑进候机大厅,迅速找到办理登机牌的窗口,工作人看我满头大汗,面部毫无表情地说:“再晚一分钟,你就上不了飞机了。″我颤抖地递上机票,并找了一个最简单的理由,说:“堵车!″
拿到登机牌后,我的心里顿时踏实了。刚通过安检,候机大厅就听到广播在那里喊道:“去往哈尔滨乘坐Cz6260航班的某某先生,请到26号登机口检票登机。"
我不由得“啊”了一声,。心想,反正登机牌已拿到手了,晚一点儿也不会扔下我。于是先上了一趟卫生间,之后向26号登机口跑去。广播里还在喊我的名字,当我来到指定登机口时,一个工作人员急匆匆地迎上来:“先生,是去哈尔滨的吗?″
我很自然地说:“对呀!"
“您终于到了,摆渡车已经等一会儿了。"
我刚走出候机大厅的大门,就看见站在摆渡车前的陈处长,他焦急地向我招手说:“快点儿!快点儿!"
我紧走了几步,刚登上摆渡车还没站稳,车子就开了。
陈处长带着埋怨的语气说:“怎么才来?急死人啦!″
我刚要解释,旁边一个平头男青年突然来了一句:“一大车子人就等你呢!心里有个数没有?"
我看了他一眼,他却怒视着我:“看什么看?说你呢!”
那声调简直就是一付要打仗的架势,我自觉理亏,本想不吱声了,但看他凶神恶煞的样子,还是想与他交涉一下。这时陈处长猛的把我拉到身边,小声说:“少说两句吧!"
然后又附在我耳边嘀咕道:“刚才好几个人都在骂你呢!知点儿趣吧!”这时我才发现,周边好几人都用冷漠的目光瞪着我,我真的有些不服,心想不就是来晚一点儿吗?也没造成误机,凭什么这么极端,但看在陈处长的份儿上,我还是忍住了。
摆渡车在机场规定的道路上行驶了一会儿,突然停了下来。司机师傅下了车,与站在机场路边的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而后又用步话机联系。我下意识的看了一下手表,差两分就9点了,可是飞机还没有影呢!这时摆渡车上的乘客骚动起来,司机刚上车,那个平头青年就嚷开了:“怎么回事?飞机呢?都什么时候啦!″
那司机不快地说:“这机场大改造,连道路都乱套了。”
平头青年愤愤不平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车上乘客也跟着起哄,好像就是因为这司机,才造成大家误机似的,那司机也能沉住气,竟然一言不发。老远地看到在机场的一个偏僻角落。停着一架客机,我们的摆渡车也径直向那个方向驶去。这时距飞机起时间已经延误20分钟。陈处长低声跟我说:“怎么把去哈尔滨的飞机弄到这么个地方,太偏了,难怪师傅找不到呀!″
车刚停稳,前后门还没有打开,那个平头青年又嚷开了:“大家先不要下车,我们一定要民航部门给个说法,不然太窝囊了!″
“对!不能下车!″好几个人也在互应着。
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下车,来到登机梯口。那个平头青年则一下子跑到这里,拦住乘客说:“你们有没有点儿骨气,今天不解决问题就不给他们登机!"
这时两个工作人员过来把他拉了出来。我们也借此上了飞机。透过飞机的舷窗,我看到除了那个平头青年外,还有几个人在机场上与工作人员争吵。陈处长看看,心情不悦地说:“真是没事儿找事,其实飞机就是晚二十多分钟,也可以在空中抢回来的,何必吵吵嚷嚷啦!"我随和着说:“东北人就这样,爱叫板,性格烈。"
陈处长不轻不重地说道:“有用吗?"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警车的声音,我惊讶道:“这么快!"
正说着,几个警察从车上下来,围住了那几个人。陈处长略有所思地说:这才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呢!这会可有好瞧的啦!"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那几个人都撅着嘴,灰溜溜地上了飞机,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一切似乎就这么结束了。
陈处长蛮有经验地对我说:“等着吧!飞机没有半个小时飞不起来的,这就叫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呀!"
我回了一句:“不能吧?"
他语气坚定地说:“那就看着吧!"
后来果然是这样,起飞命令一直没有下达,我下意识地回头看眼平头青年,他竟然在那里闭目养神呢!就对陈处长说:“刚才闹得那么凶,你看现在老实了吧?"
陈处长看看我,似乎要问点什么,却又象自语道:“把握不住机会就没有机会了,看来我这次考察到此也就结束了……"
我不解地看着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与他交流。[1]
作者简介
赵志舟,哈尔滨人,军旅画家,转业后历经几单位,后落足于黑龙江省旅游局,负责人事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