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弁服 |
弁服
弁服是漢族古代冠服之一,僅次於冕服的一種服飾。是天子視朝、接受諸侯朝見時穿用的服飾。弁的形制上銳小,下廣大,一若人之兩手做相合狀,象形字即似之。弁與冠自天子至於士都得戴之,到周代,冕與弁遂分其尊卑,即冕尊而弁次之。
詞語解釋
~髦(a.古代貴族子弟行加冠禮時用弁束住頭髮,禮成後把弁去掉不用,後喻沒用的東西;b.喻輕視)
爵弁
形制如冕,但沒有前低之勢,而且無旒,在綎下作合手狀,所以它是次于冕的一種首服.其色也不是玄上朱里,而是做爵頭色(亦作為雀頭色.古代爵 、雀二字相通),是一種赤多黑少的顏色.
戴爵弁時亦用笄貫於髻中.其所服者為純衣(絲衣),即玄衣纁裳,與冕服的衣裳相同,不過不加章采文飾.前用韎(讀mei,四音)韐(讀ge,一音) 以代冕服的韍(讀fu,二音.),韎韐(是用茅蒐草染之,類似絳色.爵弁服是古代士助君祭時的服飾,也是士的最高等的服飾.其他如士親迎等也可以服之,士以上如大夫等,也有服這種爵弁的.後來也是一直沿用着,直到宋代就未曾聞了.
皮弁
按<漢志>:皮弁長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即如兩手相合狀).<五經通義>作高五寸. <周禮.春官>雲:視朝則用皮弁服.古天子如受諸侯朝覲於廟或者受享於廟時.則服袞冕,一般則戴皮弁以朝.天子郊天、巡牲、在朝賓射禮等也服皮弁.除天子外,又為諸侯在王朝之服,又可作諸侯視朔之服,以及田獵等也服之.
皮弁的形制是如兩手相合狀,使用白鹿皮為之,皮上有淺毛,所以白色中帶些淺黃色.
製法是:用鹿皮分片,尖狹端在上,廣的一端在下面縫合之.
天子用五采玉十二飾其縫中;諸侯以下各按其命數而用玉飾之,如侯伯飾七璂 子男飾五,皆用三采玉;
下自孤則飾四,卿三,大夫二,皆用二采玉;士則無飾.
戴皮弁時則服細白布衣,下着素裳,裳有襞(讀bi,四聲)積(打襉)在腰中.,其前面也繫着素韠(bi,讀四聲).素者,指用白繒和無飾而言.其他一般執事則上用緇麻衣而下着素裳.晉制亦是黑衣而素裳.這種皮弁服一直沿用到明朝,不過在隋唐以來有時用烏色皮弁,其後都是改用烏皮了,即用烏紗為之.
韋弁
"凡兵事韋弁服",注謂:用 韋末 韋(熟皮)為弁,又以此為衣裳.即赤弁 赤衣 赤裳的形與色.韎是用韎草(茅蒐草)染成赤色.若在其他場合,則用韎布為衣而下着素裳,蓋因非兵事的原因.這種韋弁服,到漢時還用作伍佰的服色.晉制謂韋弁制如皮弁,頂上尖,用韎草染之為淺絳色.到南北朝後期,以後就不聞有此弁制了.
冠弁
"凡甸冠弁服",注謂:冠弁式就是古之委貌冠,其服則上身着緇布衣,下身仍為積素裳.由於古代的冠色同衣色,所以戴古之玄冠.甸者即田獵,古以田獵習兵事,後世即以此種冠弁通稱皮冠.<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田於沛澤,招虞人以弓不進.因虞人是掌山澤之官,招時必以皮冠,虞人見皮冠乃進而應招,不見皮冠則不應招,此即是說皮冠為田獵之冠.在漢代畫像石的田獵圖是可以看到這種冠式的.[1]
參考文獻
- ↑ 秋城這場漢服成人禮,傳承下了中華千年文明的責任與意識! ,搜狐2017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