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洪灌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引洪灌溉利用汛期洪水进行灌溉的技术措施,又称引洪淤灌或引洪漫灌。既为农作物提供了水分,又可以利用泥沙淤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一项综合利用水土资源的技术措施。
中文名:引洪灌溉
又 称:引洪淤灌、引洪漫灌
意义
在河流洪水季节,利用洪峰水量丰富和含泥沙较多的特点,把洪水引到田间灌溉,既为农作物提供了水分,又可以利用泥沙淤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一项综合利用水土资源的技术措施。
引洪灌溉一般多在河流流量小、常年引水困难的自流灌区采用。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河流出现洪峰的短暂时机,尽量多引水灌田,使农田免受干旱威胁,但也有以淤地改土为主要目的的引洪灌溉。
引洪灌溉还应随时掌握洪水中泥沙状况,防止高含沙(特别是粗沙)进入渠道、田间,造成渠道淤积或土地沙化。 [1]
历史
引洪灌溉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000年以前,埃及尼罗河流域的居民从河流自然泛滥淤地肥田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开始引用季节性洪水进行灌溉。印度也在公元前2000年采用过这种灌溉方式。引洪灌溉对发展这些地区的农业、创造埃及和印度的古文明起了重要作用。这种灌溉方式在中国也有近2000年的历史。黄河中上游、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一些引洪灌区至今仍在使用。
要求
为了适应洪水峰高量大、历时短暂、洪水总量不稳定的特点,引洪灌区引水口的设置一般较多,进水能力要大,以便在洪水峰值高时多口快引。在洪水峰值低时,可少口集中引水,以加快流速、增加引水量。
引洪灌区除了要做好引水口的规划布置外,还要有相应的引水、输水渠道系统和田间工程。引洪灌区渠系的分级一般不宜过多,引水、输水渠道弯道要少,比降要大。支、斗渠道不宜过长,以利于加大流速和水量,使泥沙尽可能送到田间。同时,要做好土地平整,修筑好田埂,使田间受水均匀,水深适当,淤土均匀。要修建必要的排水沟渠,以便及时排泄田间多余水量,以免作物受淹、土壤产生盐碱化。这对以淤地改土为主的引洪灌区尤为重要。
视频
新疆轮台:为胡杨林舒筋活脉引洪“解渴”
参考文献
- ↑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605-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