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應天(ZhangYingTian) | |
---|---|
出生 | 1930年2月 |
國籍 | 中國 |
知名於 | 發表論文50多篇,主編專著4部 |
知名作品 |
|
張應天 (1930年2月 - 2017年11月22日),男,漢族。主任醫師,外科教授。
1955年畢業於中南同濟醫學院。發表論文50多篇,主編專著4部。
對急性重症胰腺炎所致腹腔高壓綜合徵的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
榮獲全國優秀教師,武漢市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十佳服務明星等稱號。
曾人武漢市第六醫院院長、名譽院長。
2017年11月22日,張應天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不幸病逝,享年87歲。 [1]
人物榮譽
1981年至1986年連續六年被武漢市衛生局評為先進工作者;
1985年被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模範教師"稱號;
1986年被湖北省衛生廳評為先進工作者;
1991年被武漢市總工會授予"武漢市第八屆勞動模範"稱號;
1992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被國家教委、國家人事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1997年被市總工會授予"武漢市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1998年被評為武漢市衛生系統"十佳醫務工作者";
2002年被評為武漢市科普工作先進個人;
2003年被武漢市總工會評為"老模範新貢獻標兵";
2004年6月獲首屆" 中國醫師獎 ;
200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武漢市"十大新聞人物"。
主要事跡
張應天教授是人民的好醫生,他從醫五十年來,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廉潔行醫,始終如一,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技,挽救了無數病人的生命,創造了不少醫學奇蹟,深受患者愛戴的同行的尊重。
張應天教授是武漢市衛生戰線醫德、醫術皆優的突出代表,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進典型,是廣大醫務人員的一面旗幟。
他始終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落實到醫療服務的全過程。他對病人不分貴賤,為了病人勇擔風險,敢於創新,不怕挫折,創造了不少醫學奇蹟,在同行中享有較高威望;他對病人如親人,為病人節約每一分錢,不需要做的檢查絕不讓病人多做,能用國產藥絕不用進口藥,能用低價藥絕不用高價藥;他對收"紅包"、"回扣"深惡痛絕,哪怕到外院會診,也絕不收受"會診費";他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總是把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青年醫生;他從擔任市六醫院外科主任起,
20年如一日,嚴格執行讀書報告會、手術分級、三級醫生管理等制度,有計劃有目的地給年輕人出課題、壓擔子,鞭策他們前進,一批中青年專家迅速成長。在他的主持、指導下,市六醫院普外科先後完成了21項科研成果。2004年10月中共武漢市委作出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張應天同志學習的活動。
2004年11月,湖北省衛生廳號召全省衛生戰線廣大義務工作者向張應天同志學習。
2017年11月22日凌晨3時15分,中國著名外科學專家、武漢市第六醫院原院長張應天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不幸病逝,享年87歲。
捐出畢生積蓄50萬
張應天教授行醫62年,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外科事業,榮獲首屆「中國醫師獎」。自創的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及引流術,被業內專家稱為中國第一人;還曾自創結腸直腸癌根治術、改良乳癌根治術及乳癌保乳手術等多種術式,被公認為武漢醫界的「一把刀」。去年8月21日,張應天被查出肝部、肺部等器官出現多發轉移性惡性腫瘤,已進入晚期,於11月22日不幸去世。
張應天一生節儉清貧,重病時曾多次希望將所有財產捐給為醫療事業奮鬥的醫務工作者。昨日下午,他的妻子、同濟醫院婦科腫瘤專家顧美皎表示遵循老伴的遺患,將家中全部積蓄50萬元捐給張應天生前工作過的武漢市第六醫院,設立「張應天醫學獎勵基金」。[2]
「他唯一的理想就是做個好醫生、辦一所好醫院、培養更多人才,他曾經為醫院人才的流失痛心焦慮。」顧美皎追憶老伴時流淚哽咽着說,培養有能力、有擔當、有愛心的醫生比買一台貴重的儀器更難,希望基金的設立能激勵武漢市六醫院的醫護人員勵精圖治、奮發圖強,這也是對張應天教授最好的緬懷。
參考資料
- ↑ 著名外科專家、首屆「中國醫師獎」得主張應天逝世,東方網 [引用日期2017-11-22]
- ↑ 張應天遺孀捐款50萬,楚天都市報,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