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茂炯(清朝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茂炯(清朝官員) 張茂炯(1875—1936),字頌清,一作仲清,號君鑒,江蘇吳縣人,張茂鏞弟。光緒三十年(1904年)進士,宣統時任度支部司長,宣統元年官鹽政院總務所長,民國初任財政部鹽務署。有《艮廬詞》、《吳門百詠》。

題詞

絕塞生還矣。算當年、憐才愛客,相門公子。畢竟古人真肝膽,援手冰天萬里。但許我、刀環料理。莫道生無三蕉量,便一觥、引滿何辭醉。拼荷鍤、報知己。言中不盡酸辛意,盡商量、烏頭馬角,替營歸計。自古人才多情重,何況清詞飲水。那得不、聞之流涕。蘇李傷心河梁別,總輸君、一諾關生死。重展讀,感風義。

衡平堂張氏

族中相傳明末自安徽遷來,為南宋和縣烏江鎮人、狀元、名詞人張孝祥後裔。祖上在康熙雍正時經營商業,漸致巨富。太平軍攻占蘇州之役,該族百數十萬兩資產喪失殆盡。長房張兆堉為貧而仕,將高師巷宅典出,其母又變賣衣飾,方能成行。但歷知龍泉、昌化等縣在當時都是貧瘠之區,官虧私累,負債山積。全家曾相對愁嘆道:如族中早置義莊田二、三千畝,猶有依靠,必不至如此艱困。其子茂鏞(1863~1924)婚後,幾貧不能自存,經苦學終成秀才,舉人。光緒間歷知上虞、金華等縣,每到縣任職,就在城隍前立誓,不通請謁,不受賄賂。舊俗縣令到任,庫吏例送巨款,鹽公堂也每年送鹽規及食鹽費四五百元。茂鏞將這些陋規都用於恤孤寡,創書院,又修水利,去盜禍。離上虞之日,四鄉紳耆攀車餞送的絡繹30里。後調安徽為候補知府。光緒三十三年(1907)捐田528畝建衡平義莊於砂皮巷。光緒二十八年他在浙江充考官,取陳敬第(即陳叔通)為舉人,次年陳中進士成翰林,建國後陳數次來蘇看望其後裔。茂鏞著有《巽庵漫稿》、《巽庵詞稿》等。子海觀,曾任大康錢莊經理。其長子大楨,合肥煤炭研究所高工;次子大濴,鐵道部某廠黨委書記;幼子大溶,畢業於哈工大,為航天部高級工程師。茂鏞堂弟張茂炯(1875年生),光緒三十年二甲六名進士,宣統間任度支部司長,民初入財政部鹽務署,纂成《清鹽法志》300卷,年未五十即告歸。茂炯亦工吟詠,有《艮廬詞》、《吳門百詠》存世。茂炯的子孫較稀,後裔今尚居高師巷老宅,原有《進士第》匾及小園已毀。 二房有張培敦(1772~1844),號硯樵,為茂炯高叔祖。居張氏舊宅萬年橋如畫樓。書畫均得文徵明秀韻,能詩,精鑑賞,富收藏。所繪《玉溪夢隱圖卷·序雁聯珠圖卷合冊》有影印本傳世,馳譽東灜的畫家顧若波是其再傳弟子。張培敦曾修《吳中張氏家譜》。茂炯為其印行《如畫樓詩鈔》。

艮廬詞

吳縣張茂炯仲清著。所收百闋皆長調。序中自稱調必依前人四聲,又自認間有一二字稍稍出入,韻用菉斐軒而又自認間亦參用《中原音韻》。五十始學詞,一學便仿夢窗,故其生硬艱澀,餖飣不通,無病呻吟,搔首弄姿,穿鑿湊合,不知所云,幾無一首可以本讀,疆倡導學夢窗之害,一至於斯。其自序作於重光協洽(一九三一),石印,寫仿宋字本。詞中自注「生長於西湖,中更宦輒別逾十年。乙卯(一九一五)重訪舊遊,園林祠宇都非昔觀,今忽忽又十餘稔矣。」後有「己已(一九二九)消夏第一集」,當為蘇州詞。集中年份最遲者為《鶯啼序》之庚午(一九三○),集中附姚 素評一頁,函三頁。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