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大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 - 1983年3月11日)生于清朝出生四川省内江。逝世于 中华民国台北市。1983年,台北故居捐给国立故宫博物院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生平

父: 张怀忠 早年从事教育后从政,再改盐业。
母: 曾友贞当时知名的女画家。
兄弟十人,张大千排名第八;二兄张泽,号善孖,别号虎痴,以画虎名于世。姐张琼枝,亦善画,妹妹张敏是老幺。 未婚妻: 谢舜华。

最早本名张正则,后改名张援张諠,小名,号李爰,法号大千,别署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大风起兮,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四川内江人,祖籍四川省映秀。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 毕业于内江天主教福音学校、曾就读重庆求精中学江津中学

黄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齐名。

1925年,与其二兄张泽居于上海法租界西门路169号时,曾收藏了一幅明人张大风的《诸葛瑾像》,两人以“大风堂”为画室之名,收了许多弟子。这些弟子,后来被称为“大风堂画派”。

廿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心畬郎静山等及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卡索交游切磋。[1]。这位如今作品在全球艺术市场成交金额已超越毕卡索成为全球第一的画家,却曾经当过土匪、做过和尚、画过仿画、受过战争迫害并栖身海外各国数十年甚至历经眼睛失明,却成为徐悲鸿眼中“五百年来一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并与20世纪西方绘画代表人物毕卡索平起平坐。

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多次在世界各地办画展,包括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瑞士日内瓦印度新德里比利时希腊西班牙新加坡泰国德国巴西美国香港等地。1958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

张大千1949年离开中国大陆以后旅居世界各地。1976年后定居台湾台北市。1983年,台北故居捐给国立故宫博物院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2]。‘摩耶’源自佛教典故,意谓释迦牟尼佛之母摩耶夫人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因而以此为名。张大千纪念馆建于1976年,原是张大千先生自美返国后的居所-摩耶精舍,于1983年完成其一生最后一幅巨卷‘庐山图’后在同年4月病逝;张大千先生病逝后,遗骨火化安葬于摩耶精舍后院梅丘立石下,其后代子孙将摩耶精舍与其绘画收藏品等全部捐出,由国立故宫博物院规划成立张大千纪念馆并管理之。

感情世界

张大千1916年冬与表姊谢舜华定亲,但谢舜华不幸病逝,感世事无常,便至松江禅定寺出家,潜修佛法,法名大千。后被二兄张泽由寺中押回四川老家还俗

大千一生娶过四位妻子,最先娶进门的是黄凝素,有了两个孩子后,,奉母命迎娶正室曾庆蓉。1935年,张大千来到北平,不久遇见“三夫人” 杨婉君,1917年生于北平。父亲是一位弹月琴的艺人。自13岁登台演唱京韵大鼓,是北平城南有名的曲艺演员。1935年10月的一天,杨婉君与张大千正式结婚。1949年,48岁的张大千娶了大女儿的同学18岁的徐雯波做四太太,生有1子一女。

此外,张大千还有一名朝鲜情人池春红,为妓生出身,本欲纳为妾,但遭父母反对,1939年因反抗日军强奸被杀。

个人生活

家庭关系

张大千一辈是第十世,属“正”字辈。 张正兰又名泽,因他与长子是双胞胎,故取字善孖,后改称善子。张善子生于1882年7月12日(清光绪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由于家中长子早夭,他在家里的地位相当于老大,说话颇有份量,对张大千的影响也最大。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没有张善子,就没有张大千。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善子发现了大千卓越的绘画天赋和才能,对张大千关怀备至,所需金石书画及参考资料莫不搜求以供,并经常指点书画之道,使张大千获益良多。

1919年,张大千从日本京都公平学校归国,向父母提出要到上海拜师学习书画,父母反对。在这个决定张大千今后命运的关键时刻,张善子站到了弟弟一边,支持他到书画家荟萃的上海拜师。“

张善子对其弟的支持,还表现在不断地携带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八弟出入上海滩上的文人雅集,利用各种场合,把八弟引荐给艺苑前辈名流,诸如陈散原,傅增湘黄宾虹齐白石柳亚子叶恭绰谢玉岑郎静山等等,张大千都是通过张善子的引荐而得以结识的。”

张大千在上海很快就能露出头角,与这些艺苑前辈名流的提携分不开。 张善子在中国画坛上也是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门下弟子

张大千一生弟子上百,有主要影响的有:曹大铁谢伯子何海霞胡爽庵俞致贞刘力上胡若思慕凌飞糜耕云梁树年汪德祖吴青霞厉国香龙国屏黄独峰王康乐胡力王永年等人,其中,曹大铁是张大千弟子中绘画 水准最高的一个。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也拜张大千为师学画。

艺术领域巅峰,临摹敦煌壁画

1940年10月,张大千带著他的三老婆杨宛君,还有儿子心智来到敦煌。敦煌有什么?敦煌有莫高窟,是这个世界最一流的壁画,可惜千百年来,一直隐藏在大漠深处的石窟中,少有世人可见。

张大千此行,就是要一笔一笔地将敦煌莫高窟里的画,全部都临摹下来。

这个项目的难度可想而知,敦煌地处沙漠,取水相当不方便,石窟内光线阴暗,长年潮湿阴寒,想要临摹画画非常困难,尤其是石窟内天花板上的画,要撑起一个架子,人躺在上面画。到了冬天,滴水成冰,石窟内很冷,但画画的手不能戴手套,只能放在外面冻。“白天八九点钟,敦煌的太阳射进洞里,一到午后,太阳往南走光线就暗了”,张大千要一手秉烛或提灯,一手拿笔,往往需反复观看多次才能画上一笔。于是,本来规划几个月就完成的事,耗费了整整3年。

1943年10月,张大千用20余头骆驼载著临摹的276幅壁画,回到四川,并完成了20万字的学术著作《敦煌石室记》。陈寅恪盛赞张大千:“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事,更无论矣。”甚至可以这么说,正是张大千,使得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成为一项世界性艺术,他的努力,让这些沈睡著的壁画,开始富有永恒的生命力,五百年来一大千,盛赞著实不虚。

登峰造极的画艺:五百年来一大千

张大千的画艺有多厉害?齐白石是这么评价的:“五百年来一大千。”齐白石是中国书画界一等一的泰斗,这话,还是他不好意思夸得过分要实际说,张大千是千年来难得一个的书画天才,不仅天赋高,而且勤奋。

张大千和民国当时著名画家黄宾虹有交往,黄宾虹最喜欢清代画家石涛的画,是当时收藏石涛画最多的人,也是鉴赏石涛画作的顶级权威。张大千也喜欢石涛,但他手上没有精品,于是就向黄宾虹借,黄宾虹一听脸就耷拉下来:“你开什么玩笑啊,这幅画怎么能借?不借不借。”张大千吃了闭门羹,于是心生一妙计,黄宾虹不是喜欢石涛的手卷吗?那我何不临摹一幅石涛的手卷,骗骗这厮。

然后张大千就临摹了一幅石涛的手卷,画完了,放在他老师曾农髯那里。碰上有一天,黄宾虹去看曾农髯,见其书桌头放著一幅石涛的手卷,以为是真迹,一下子就痴迷住了,爱不释手,要买。曾农髯说:“这是我学生张大千的啊,你要买,找他吧。”

黄宾虹就去找张大千了,张大千心想,这人和我老师是朋友,用假画骗他的钱于心不忍,也不屑为,还是换他的画吧。于是说:“我岂敢要先生的钱,我拿这幅画换我上次要借的那幅石涛画吧!”黄宾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并且立即把那幅画拿了出来。就这样,张大千用自己画的一幅假画,换了黄宾虹的真画。而黄宾虹,一个顶级权威鉴画专家,居然都没看出来。

画家叶浅予说:“张大千是所有中国画家中最勤奋的,把所有古人的画都临过不止十遍。”书画鉴赏家、史论家傅申评价张大千:“他是身上拔一根毫毛,要变石涛就变石涛,要变八大就变八大,要变唐伯虎就变唐伯虎。”这就好比是你学了截然不同的几门绝世武功,不在山洞里苦练个几十年,断然无法运用自如。

这就是张大千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他是真正艺术天赋的画家,而他也没有辜负这份天赋。无论哪个时代,有天赋有机遇的人都很多,但能不辜负天赋,不辜负机遇的人,只有那么几个。所以,几百年来,也就一个张大千。

旷世奇作,名作“庐山图”

即在一张宣纸上,仅用墨水泼洒,营造层次感,而作出山水之画,这是张大千艺术生涯最大之蜕变。[3] 80岁那年,他接受了好友黄天才的请求,作一幅长10.8米,宽1.8米的巨幅山水画。本来张大千是拒绝的,无论从体力身体各方面,他都不适宜再作画了。但他就是不服老,画家不画画,和死了有什么区别?他答应下来,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用一年多的时间搜集资料,作腹稿预备处理,

1981年7月正式动笔,这幅巨著,以实笔为主,泼墨为辅,气势磅礡,虚实相间,墨绿相映,堪称旷世奇作,名作“庐山图”,是张大千画艺上的巅峰之作。也正是这幅“庐山图”耗尽了张大千最后的生命,作画期间多次心脏病发作送往医院急救,稍微恢复便又重新被抬上画案,医生家人,都劝不住。

1983年3月11日,画成落笔,最后一刻,才驾鹤西去。

代表作

  • 《湖畔风景》(泼彩山水图):张大千于1972年74岁时,于美国加州十七哩海岸(17 Mile Drive)小半岛所绘之公园湖畔风景泼彩山水图(住居环荜盦附近)。
  • 《金笺峨嵋记青山中花》(泼彩山水图)。
  • 1971年《可以横绝峨嵋巅》(泼彩山水图)。
  • 1973年《青城天下幽》泼彩山水图。
  • 1978年《长江江静濑船秋水钓鱼》泼彩山水图。
  • 1979年《阔浦遥山系列》泼彩山水图、《摩耶精舍外双溪》泼彩山水图、巨幅金笺《金碧泼彩红荷花图》。
  • 1981年《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泼彩山水图。
  • 1982年《人家在仙堂》泼彩山水图、《春云晓霭》泼彩山水图、大风堂作泼彩山水图、《水殿幽香荷花图》、《水墨红荷图》等作品。
  • 1983年3月《庐山图》(墨水泼洒)巨幅山水画。

四大类作品

张大千的创世纪“泼墨”及“泼彩”画法,经过数百幅真迹原作名画的分析与比对,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如下︰

〔1〕 开创于早期的“画龙点睛(点景)式”“泼墨”及“泼彩”画法︰仍以中国国画之“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为主,偶而在画景之一角以“泼墨”及“泼彩”画法点景之,如张大千1962年作《青城山通景屏》(泼墨)、张大千1983年作《庐山图》(泼彩)等。

〔2〕 开创于中期的“粗泼细笔(写意)式”“泼墨”及“泼彩”画法︰改以中国国画之“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为辅,反而在大部份的画纸上,以“泼墨”及“泼彩”画法粗泼以成之。“以墨(彩)泼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伸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见《唐朝名画录》)”。故“粗泼画法”系随“画纸上的水流形状之意”作成,并非是画家之“笔意”所能确实控制自如。如张大千1968年作《瑞士奇峰》(泼墨)、张大千1966年作《瑞士纪游》(泼彩)、张大千1966年作《爱痕湖》(泼彩)、张大千1976年作《山高水长》(泼墨)、张大千1977年作《秋山独往》(泼墨泼彩)等。

〔3〕 开创于中晚期的“粗泼抽象式”“泼墨”及“泼彩”画法︰有些仍是以中国国画之“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为辅。画纸上的绝大部分作画内容,都是以“泼墨”及“泼彩”画法粗泼以成之。其“粗泼画法”也是随“画纸上的水流形状之意”而成,并非是画家之“笔意”所能确实控制自如。如张大千1965年作《幽谷图》(泼墨泼彩)、张大千1965年作《瑞士冰壑》(泼彩)、张大千1967年作《瑞士雪山》(泼彩)、张大千1972年作《春山积雪》(泼墨泼彩)等。

〔4〕 开创于晚期的“细泼细笔式”“泼彩”画法︰虽然有些仍是以中国国画之“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为辅,但却已经“惜笔如金”。画纸上的绝大部分作画内容,都是以“泼彩”画法细泼细笔以成之。这种画法之困难度极高,因为画家必须控制“泼彩渲染度”就如同手握“细笔”一般,不论是色彩之调合度与笔意,皆必须是“意到即笔到(泼到)”恰到好处,丝毫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连作画用纸之渲染度皆必须拿捏精准,完全无法“既然粗略泼之,即大概以成之。”。因为此种画法相当耗时又耗工,没有数十年的“泼墨”及“泼彩”画功及足够经验,他人根本就是无法临摹仿泼之,否则只是糟蹋浪费自己的画纸与颜料而已。因此成品并不多,见世作品也不多,因为张大千大都是以此种画作成品赠送予国民党党国元老们欣赏居多。如张大千1978年(80岁)作《台湾横贯公路合欢山鸟瞰金碧泼彩山水图》(泼彩)、张大千1981年(83岁)作《梦入靑城天下幽人间仙境图》(泼彩)、张大千1982年(84岁)作《人家在仙堂泼彩山水图》(泼彩)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