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利潤預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彈性利潤預算是一個名詞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彈性利潤預算是以計劃期內預計的不同銷售量作為出發點,按照成本性態,從不同銷售量水平的銷售收入中扣減相應的成本,計算出可能實現的利潤或發生的虧損。因此,彈性利潤預算是以彈性成本預算為基礎編制的,其主要內容包括銷售量、價格、單位變動成本、貢獻邊際和固定成本。
彈性利潤預算的編制
1.單一產品彈性利潤預算
它是根據影響利潤的有關因素與收入成本的關係,列表反映這些因素分別變動時相應的預算利潤水平。單一產品彈性利潤預算可以以產銷量、機器工時或人工工時耗用量等作為業務量來進行編制。
2.多品種彈性利潤預算
由於不同品種產品的銷售量不能簡單相加,因此多品種彈性利潤預算以銷售額為業務量而編制。編制多品種彈性利潤預算必須先確定變動成本率以計算變動成本,其他過程與單一品種彈性利潤預算相似。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