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彭康
交通大学原校长、中央华东局原宣传部长
原文名 Peng Kang
出生 1901年8月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
逝世 1968年3月
国籍 中国
别名 子劼
职业 革命家

彭康(1901年8月-1968年3月),字子劼,江西省上栗县人,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1]。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鹿儿岛第七高等专科学校和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1927年回国投身革命,1928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彭康是20、30年代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2],先后翻译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等经典哲学著作。

1952年起任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6年率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3]。掌校期间,交通大学经历了建国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为交通大学西迁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

1968年3月,彭康遭受文化大革命迫害致死。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到平反昭雪[4]。1978年6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交大举行了“彭康同志追悼大会及骨灰安放仪式”,由时任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主持,胡耀邦等送了花圈。

2018年5月14,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首批“上海社科大师”人选名单,彭康当选[5]

人物简介

彭康,字子劼,彭康同志1901年8月26日生,江西萍乡市 上栗县人。1919年初中毕业去日本留学,1924年入 京都帝国大学学习哲学。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消息传到 日本京都的帝国大学,来自江西的中国留学生彭康拍案而起,毅然抛弃即将到手的学位和毕业证书,赶赴血与火考验中的大上海。1928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他翻译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传播共产主义真理,参与组建左翼作家联盟,成为我党在思想文化战线的卓越战士。这之后,彭康身陷国民党牢狱长达7年半,英勇不屈,斗志更坚。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彭康转战大江南北,先后担任中央华中、华东、山东三个分局的宣传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1945年,彭康担任我党在根据地创办的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开始投身于无产阶级教育事业。

人物履历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26日,彭康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双源村南岭下村。

民国五年(1916年),彭康毕业于江西省萍乡中学。

民国六年(1917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实习半年日文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高中部。

民国十三年(1924年),彭康入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毕业后获博士学位。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消息传到日本京都的帝国大学,来自江西的中国留学生彭康拍案而起,毅然抛弃即将到手的学位和毕业证书,赶赴血与火考验中的上海。彭康在上海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共同组织“创造社”,并任该社理事会理事、党组成员。

民国十七年(1928年)11月,彭康加入中国共产党。彭康翻译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传播共产主义真理,参与组建左翼作家联盟,成为我党在思想文化战线的卓越战士。这之后,彭康身陷国民党牢狱长达7年半,英勇不屈,斗志更坚。出狱后,彭康即奔赴战斗岗位,到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周恩来任副部长)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工作,董必武亲自恢复他的组织关系。武汉失陷后到重庆,后转延安。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15日,彭康与鲁迅、郁达夫、郑伯奇、冯雪等51人共同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联盟”。同年4月为掩护同志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加上党组织的营救,被关押7年之久的彭康被无条件释放。

1945年,彭康担任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开始投身于无产阶级教育事业。

彭康
彭康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彭康先后担任中央文委委员、代理书记、湖北省委候补委员、中共安徽省工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宣传部长、淮南路西区党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华中党校副校长、华中建设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中共渤海区党委副书记等职。

建国后,彭康历任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

1952年,彭康率代表团赴东欧各国考察文教事业。同年11月3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任命书,彭康任交通大学校长。

195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彭康任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同年,彭康被选为党的八大代表。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彭康积极率领交通大学西迁西安。历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陕西省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等职。

1968年3月,彭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到平反昭雪。

1978年6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交大举行了“彭康同志追悼大会及骨灰安放仪式”,由当时的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主持,胡耀邦等送了花圈。

人物成就

彭康是二十世纪20、30年代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先后翻译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等经典哲学著作。

在彭康出任交大党委书记和校长期间,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体系,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完善院系和学科体系,制订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建立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促进交大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彭康到交大任职之际,正当学校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他积极倡导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尊重来校工作的苏联专家的建议。由于改革要求过高过急,在院系调整和重组教研室的情况下仓促开课,教研室工作一度出现被动、混乱,彭康及时进行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办法努力克服忙乱现象,逐步安定教学秩序。鉴于改革铺开的面太广,步伐不稳,他在校务委员会常委会上提出某些课程内容精简、某些课程缓开、程度较差的学生免修俄文、考试测验暂停3周等建议。他认为苏联的经验与中国国情并不完全吻合,苏联大学是5年制,而我国大学是4年制,因此提出运用苏联教材、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采用,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适量缩减,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和接受能力来传授,以提高课堂效率。当他发现学生健康水平有所下降时,便果断地中止“六节一贯制”(即一个上午连上六节课,然后吃中饭;一周共排三十六节课)的试验,对学生作息时间作了调整。他十分尊重陈大燮、张鸿、钟兆琳、赵富鑫等教授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要求教务等部门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制订出适合国情的“四年教学规划”。这样通过一边实践、一边改革、一边调整,彭康不断检验并总结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学习苏联经验,还要很好总结运用我国过去的教学经验,特别是老解放区的教学经验”,注意“发扬老交大的优良教学传统”,并希望教师、干部要“领会苏联教学经验的思想性”。在当时政治气氛下,彭康说要“发扬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这是很不容易的。

个人生活

妻子:王琏(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卫生部医院原医务主任)

儿子:彭城(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原副会长兼秘书)

1939年10月,在安徽庐江东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38岁的彭康与妻子王琏在战火纷飞中迎来了他们的孩子——彭城。但当时危机四伏,部队随时都有转移的可能,带着一个刚刚出世的婴儿是非常危险的。彭康夫妻一咬牙、一狠心,决定把小彭城送到老乡家寄养。而他们夫妻二人则继续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

人物主张

1955年1月,彭校长首次提出是面向教学、面向学生的工作方针。

彭康
全面抗战时期的彭康

彭康办学箴言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师资队伍”。

彭康要求校园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学术自由,并提出“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现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院训)

后世纪念

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

2006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成立,以彭康老校长名字命名。是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书院。

彭康校长铜像

200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曾率领交通大学从上海西迁西北古城、被尊为西部大开发的“开拓者”彭康同志百年诞辰,缅怀彭康同志对我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在西安交大花木扶疏的西花园,举行了彭康校长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15周年诞辰纪念座谈会

2016年9月23日,彭康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举行。会上播放了纪念短片《光辉的榜样 永恒的丰碑》,回顾了彭康校长奋斗求索的人生历程。彭康先生是交通大学西迁丰碑的重要奠基者,是开创西安交通大学千秋基业的杰出领头人。

《彭康传》

2016年9月,在彭康校长诞辰115周年来临之际,西安交大计划组织撰写《彭康传》,缅怀彭康历史,传承彭康精神。

人物评价

彭康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也是具有深厚造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陕西日报评)

彭康老校长是中国高等教育重新布局的功勋人物,是西安交大的领路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宫辉评)

彭康同志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是交通大学西迁的奠基人,用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西北大地上谱写了华章,为陕西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和科教兴国奠定了基础。(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评)

彭康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我们上栗人民的优秀儿女,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献身教育的一生,他的光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家乡人引以为豪。(江西省上栗县委宣传部部长熊渊评)

彭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思想品格、先进的教育思想,铸就出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汇聚为西安交大两甲子的辉煌。(光明网评)

视频

开讲吧:陶文铨教授讲述交大西迁初期情况,彭康校长贴心安排生活2018-05-2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