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脾兩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脾兩虛心脾兩虛,是指心血不足和脾氣虛弱共存的證候。以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食少、腹脹、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或見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脈細弱等為主要表現。 本證常見於虛勞、心悸、怔忡、不寐、健忘、眩暈、血證,也可見於現代醫學診斷的貧血、紫癜、功能性子宮出血、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

英文名稱:deficiencyofbothheartandspleen

就診科室:中醫科

常見病因:飲食不節勞倦傷脾,思慮過度暗耗陰血,久病失調,慢性出血等

常見症狀: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食少腹脹大便稀溏倦怠乏力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脈細弱

病因

本證多由飲食不節,勞倦傷脾,或思慮過度暗耗陰血,或久病失調及慢性出血等,導致心血耗傷,脾氣虧虛。本證病位主要在心脾,多為心血不足脾氣虧虛,病情發展嚴重時,可致氣虛血脫的危急重證。

臨床表現

臨床多表現為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納差腹脹,神疲乏力,便溏出血,或見皮下紫斑,女子月經量少色淡、淋漓不盡,面色萎黃,舌淡,脈細弱。[1]

證候分析

脾主運化,脾虛氣弱,運化失職,故納差腹脹,便溏;脾氣虧虛,氣血生化乏源,心血不足,心神不寧,故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脾虛不能攝血血不歸經,則皮下紫斑,女子量少色淡、淋漓不盡;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淡,脈弱,均為氣血虧虛之證。[2]

治療

1.針灸

取穴心俞、脾俞、神門三陰交,其手法不宜過強,多採用補法,留針10~15分鐘,輕捻提插2次,每日一次。也可選上穴進行艾灸,每穴灸3~5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

2.飲食療法

參苓粥:取人參3~5克(或黨參15~20克)、茯苓15~20克、粳米100克、生薑3~5克:先將人參(或黨參)節成薄片,把茯苓搗碎,浸泡半小時,共煎取藥汁,再將粳米、生薑加適量水共入砂鍋內煮熟,分早晚兩次服食;有益氣補虛,健脾養胃作用。[3]

視頻

心脾兩虛的症狀

心脾兩虛危害大,中專家帶來一款小妙方,不妨試一試!

  1. [ 彭貴軍,胡隨瑜,張海男等. 抑鬱症肝鬱脾虛、心脾兩虛證證候標準第二輪專家問卷分析. 《 CNKI;WanFang 》 , 2003]
  2. [ 趙健美,劉宗春,趙建麗. 歸脾湯加減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56例. 《 陝西中醫 》 , 2005]
  3. [ 由松,胡立勝,圖婭. 中醫郁證(心脾兩虛型)及其症狀標準化研究方法探討. 《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