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書·先子晚漂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憶書·先子晚漂泊》作者:南宋抗金名臣鄭剛中。
鄭剛中(1088—1154)字亨仲,號北山,金華曹宅郭門村人。鄭剛中的父親鄭子憲便是士大夫[1],曾出任醴陵縣令,後為承事郎,贈中奉大夫。鄭父早逝,家道中落,其母其姊辛勤勞作,激勵剛中寒窗苦讀。南宋紹興二年(1132)鄭剛中以第三名進士及第,所謂的探花郎,這是整個皇朝數載一次最高考試的名次,殊為不易。而在此前的縣試、院試、鄉試中,鄭剛中則屢屢位列榜首。可見鄭剛中天資極高。
“ |
先子晚漂泊,家藏無全書。 屋壁零落者,雨壞鼠竊餘。 餘生苦嗜古,葺漢十載逾。 上自大父來,手澤之沾濡。 下自予從學,筆力之傳留。 蓄積稍浩浩,簽牌漸疏疏。 去門聞盜興,烈炬烯通衢。 反覆竊自計,蕭然一先廬。 茅茨蓋空壁,下無金與珠。 盜當知我貧,肯為留此居。 方更埋書帙,顯號緘鎖魚。 誰知妖焰來,一燎鄰里墟。 家雖吒南巷,屋火書亦無。 萬古聖賢語,隨煙入空虛。 所聚忽消散,腸熱唯驚呼。 吾憐衰蹇身,視人百無如。 每幸對黃卷,白日聊自娛。 今者坐窮寂,頓覺雙眼孤。 夜夢亦驚枕,憂心枰難舒。 大慮廢文字,浸久成頑疏。 未免伴畦丁,冥然荷犂鋤。 |
” |
— [南宋]鄭剛中 |
個人經歷
紹興二年(1132年),鄭剛中以第三名進士及第,授左文林郎,任溫州判官。赴任時正遇溫州罕見旱災,鄭剛中提出「以工代賑」得以緩解災情。因鄭在任溫州判官時政績顯著,於紹興六年(1136年),經秦檜薦舉,任刺令所刪定官,其時政要務見解受高宗賞識,不久即升任宣義郎,不過一年,又兼授太常博士。
時金兵入侵,朝中主戰派、主和派鬥爭激烈。鄭剛中不因秦檜薦舉之恩而主和,反而多次上奏力陳議和之弊,並力保因主戰得罪秦檜的同仁胡銓。鄭雖因此得罪秦檜,卻更令高宗欣賞其膽識,升任他為宗正少卿,後又任秘書少卿。鄭任川陝宣諭史、川陝宣撫副使等職時,兩次與金軍使者談判地界劃分,堅持原則,保住了南宋的險要位置。後繼任四川宣撫副使,在蜀六年整頓軍旅,增強武備,儲積糧草,安撫百姓,使金軍不敢輕舉妄動。時有諺曰:「宗澤如猛虎在北,剛中如伏羆在西。」
秦檜知蜀中富,令獻金3萬兩並加派賦稅。剛中不聽命,加以拒絕。秦檜發怒,以趙不棄為四川財賦總領官,入川取代鄭職權。鄭又拒不執行。秦檜怒極,使計誣陷鄭。紹興十九年(1149年),鄭剛中被召回京,罷免其四川宣撫副使之職,謫為桂陽軍,予以流放。並一謫再謫。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五月二十三日,鄭剛中在遷途中因病去世,時年47歲,與其生日同月同日。直至秦檜死後,鄭剛中案得以平反,恢復其資政殿學士的官職,追諡「忠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