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忠言逆耳利於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忠言逆耳利於行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忠言逆耳利於行 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語言,不中聽,卻最有價值。逆耳忠言是別人對自己的勸誡,它能使人反省自己的言行缺點,能督促自己保持良好品德,能激勵自己發奮上進,從而杜絕一味地沉湎在自我陶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忠言逆耳利於行 [1]

作者 《意林》雜誌社

出版社 吉林攝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08-01

ISBN 9787807571469

頁數 14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 > 少兒 > 勵志/成長

內容簡介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語見《孔子家語》。這句賢文是說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這句賢文旨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語言,不中聽,卻最有價值。逆耳忠言是別人對自己的勸誡,它能使人反省自己的言行缺點,能督促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能激勵自己發奮上進,從而杜絕一味地沉湎在自我陶醉。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諫臣要數魏徵了。魏徵敢於直諫,多次拂唐太宗之意,而唐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採納。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意思是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麼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啊!"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着眼淚說: "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唐太宗李世民就有一面鏡子--宰相魏徵,倚助這位忠臣的當面進諫,唐太宗改正了自己的許多缺點,完善了治國之道,迎來了國家的空前繁榮。這個輝煌業績的取得,不僅得益於魏徵的敢於直言,更應歸功於李世民的寬宏胸懷,試想想,如果他是一個聽不進意見的昏君,魏徵可能早就人頭落地了。正是由於他在聽了魏徵的諫言之後,能夠認真地檢討自己、反思自身,使得表面上聽起來很刺耳的意見變成了治國安邦的金玉良言,而李世民的人格也因此變得崇高。

每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做的事全都是無可挑剔的,如果每天聽到的全都是讚美自己的話,聽到的都是一致的聲音,這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有了過錯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及時改正就無大礙,可怕的是諱疾忌醫,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從而由小錯到大錯,由大錯到不可救藥。所以要想進步,必須要能接受不同的甚至是反對自己的意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