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懷念母親的大醬缸(劉麗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懷念母親的大醬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懷念母親的大醬缸》中國當代作家劉麗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懷念母親的大醬缸

前日,小姑子從鄉下帶來自家菜園產的生菜香菜小蔥之類,節食不吃晚飯的我和先生擠了一些田野泉笨大醬開始了大快朵頤,不一會兒的功夫,一大盤的小菜就被我和先生洗劫一空。坐在一旁的婆婆不無感慨地說:這要是有一碟自家下的笨大醬,那就更加美味了。忽然間就讓我特懷念母親的大醬缸,和那大醬缸里飄散出的誘人的味道。

一缸美味的大醬與貧窮年代的我們至關重要,因此「下大醬」與每家每戶而言也是一件比較隆重的大事。

一入臘月門,母親就張羅着開始烀醬料了。選出上好的黃豆,挑出裡面的沙子癟粒兒和遺留的細小豆杆兒,淘洗乾淨,不用浸泡,就可以入鍋開烀了。烀醬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需要一天一宿的時間。起初是大火猛烀,待黃豆抻開腰身後,母親就會大方地盛出一碗,拌上鹽和嫩綠的蔥花,那可是佐酒和下飯的美味佳肴啊。因那時的黃豆比較金貴,平時母親是捨不得給我們吃的,只有每年烀醬料的時候,我們才會吃上那麼一碗。待盛出一碗抻開腰身的黃豆之後,對開的木質鍋蓋兒就會用乾淨的麻袋捂個嚴嚴實實,這時灶膛里的大火也轉成小火慢烀了。掌握火候也是一門技巧,火大會糊,火小醬料的顏色又不好看,只有恰到好處才會烀出上好的醬料。母親是這方面的專家,待鍋裡面的黃豆飄出異樣的香味,那麼就要撤火慢焐了。第二日清晨,母親揭開麻袋,打開鍋蓋,一鍋紅呼呼的醬料就成了。這時就需要身強力壯的父親幫忙搗碎醬料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要用木勺一點點地搗碎醬料,後來就有專門攪碎醬料的機器了,近似於那種鉸苞米的機器。醬料攪碎後,在廚房的屋地擺一方桌,將攪碎的醬料在方桌上拍成長方形的醬塊,母親拿出備好的包裝紙,將一塊塊的醬塊包裹得嚴嚴實實,然後就把它們束之高閣任其發酵了。

我祖母活着的時候,有很多講究,每年的正月里是決不允許我們洗頭洗腳的,說是如果家人在正月里洗頭洗腳是要臭大醬的。那時候的一缸大醬是與一家人一年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誰也不敢輕易造次。另外大醬下缸後,一定要在醬蒙子上拴一條紅布啷,說是這樣就可以避免雙身板(孕婦)的人看過醬缸後大醬會臭。祖母去世後,我們也長大了,長大了的我們破壞了許多的老規矩,母親的大醬沒有臭,依然香飄四溢。

下大醬,是在春暖花開的時節,我母親一般都選在四月初八或者四月十八,這日子也是祖母活着時擬定的,至於為啥我沒考證過。如果四月初八是陰雨天氣,那麼就推遲到四月十八。一定要選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撕去發酵好的醬塊兒上的包裝紙,刷洗醬塊,刷乾淨後將醬塊掰成小塊,在太陽底下暴曬一天,傍晚時分,醬塊兒下缸,放好適當比例的鹽和水,買一塊新的正方形的白布蓋在醬缸上,白布的四個角包裹上四個石頭塊兒,以防風掀雨淋,再在上面蓋一塊圓錐型的醬帽子,當然還得拴一條鮮紅的布條。醬耙子,是用來翻倒大醬的,一般都是木質的,圓柱形的長把兒,長方形的頭兒,將醬缸底上下的翻攪,促進發酵。

「打醬缸」是大醬下缸後的重要程序。母親打醬缸一定選在每天的日出前和日落後。邊用醬耙翻攪醬缸,邊用手捏碎裡面的醬塊,隨着醬塊一天天的發酵,打醬缸時就會有一些水沫附在上面,這時就要用飯勺撇除水沫,以保證大醬的色澤和品質。

如果天兒好,大醬半個月左右就發透了,也就可以食用了,但這時的大醬有一股子特殊的味道,還不十分濃香,醬也顯稀不濃稠,色澤也不好看,但若此時沒有陳醬了,就只能叨來吃了,只許蘸菜吃,不過月兒的醬是不允許爆鍋的,更不允許送人,若爆鍋送人,大醬就要變味了。這也是祖母立下的規矩。

一個月後的清晨或傍晚,母親再打醬缸時,在醬耙翻滾間就會有濃香四溢了,左鄰右舍都會聞到濃濃的醬香,這時若不在飯點,我總是忍不住的掠上幾棵蔥,或掐幾棵生菜直接觸到醬缸里迫不及待的品嘗,每每這時總會招來母親怒而不威的呵斥:多大的丫頭了,沒規矩。沒辦法,誰能抵得過那濃香的誘惑呢!

下大醬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同樣的醬料,同樣的鹽,同樣的水,只要是不同的人就會下出不同的味道。每年都會有鄰居家下出臭臭的大醬,這樣就會影響一年的心情。在我的記憶里,母親的大醬缸總是飄散着這世間最美的味道。那時大醬一過月,就會有城裡的親戚來討要。母親從不吝嗇,每年下醬都帶出親戚們的份兒。

過月兒後的醬缸,也可以醬菜了。最好吃的醬菜是醬黃瓜,醬南瓜,醬豇豆,醬豬頭肉。母親曾經用布袋子裝上焯好的粘糰子蘑菇放在醬缸里醬,醬好後盛出一些,剁碎,拌上香菜末小蔥末,帶着濃濃的醬香,甭提多麼好吃了。

寫到這裡,我仿佛看到了我親愛的母親站在菜園子的一角,躬身在打醬缸。我仿佛聽到母親用醬耙翻攪醬缸時發出咣啷咣啷的聲響。我仿佛聞到了那翻滾的大醬飄散着惹人垂涎的濃濃的醬香……一切都那麼久遠,一起都那麼熟悉

母親的大醬缸,拴着紅布啷的大醬缸,在記憶的長河裡依然飄散着濃濃的醬香![1]

作者簡介

劉麗傑,吉林省東豐縣人,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