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性是一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古人所讨论的“性”,主要指“人性”。“性”的概念包含两个要点:其一,是事物天生所具有的属性,非后天人为;其二,是某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属性,非某些个体所特有。据此而言,“人性”观念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人天生所具有的普遍属性,包括身体上的各种生命特征及欲望、知觉等;其二,指人天生所具有的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亦即人区别于禽兽的道德本性。历代学者对人性善恶的问题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或性善,或性恶,或性无善恶,或性有善有不善,或有性善有性不善。
引例1
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 (对饮食和美色的追求是人的本性。)
引例2
性即理也。 (《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上) (性就是理。)
参考文献
- ↑ 中华汉字:人类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文明瑰宝!,搜狐,2019-07-20
- ↑ 传统荟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