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诗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怨诗行》 |
作品名称: 《怨诗行》 创作年代: 三国时期 文学体裁:诗 作者:曹植 |
《怨诗行》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作品。[1]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诗词正文
“ |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自云宕子妻。 夫行逾十载。 贱妾常独栖。 念君过于渴。 思君剧于饥。 君作高山柏。 妾为浊水泥。 北风行萧萧。 烈烈入吾耳。 心中念故人。 泪堕不能止。 浮沈各异路。 会合当何谐。 愿作东北风。 吹我入君怀。 君怀常不开。 贱妾当何依。 恩情中道绝。 流止任东西。 我欲竟此曲。 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 别后莫相忘。 > |
” |
— <《怨诗行》>,<诗词名句网> |
作者简介
曹植[2](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3]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4]
视频
参考资料
- ↑ 《怨诗行》 诗词文句网
- ↑ 曹植简介, 古诗词网,
- ↑ 曹植为何没被曹丕除掉, 与七步诗并无关系, 而是有一人出手相救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8-27 15:07
- ↑ “曹植”诗词全集(140)首) 诗词文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