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远安嫘祖镇(甘茂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情系远安嫘祖镇》是中国当代作家甘茂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情系远安嫘祖镇
这个春天三月间,我去嫘祖镇采风,旧情新爱纷至沓来,让我生出些许忧伤和感慨。 嫘祖镇位居远安县西北,最早叫苟家垭镇,后来叫荷花镇,现在叫嫘祖镇。此镇历史文化悠久,在古老传说中是黄帝正妃、华夏之母嫘祖的故里和楚文化的发源地。《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据说嫘祖就生于这里的鹰儿寨下雷家冲,她是雷姓人家的姑娘。故嫘祖乡人,年年祭祀前贤,此一信俗千年不绝,实为太平岁月民间之气象也。在远古氏族生活中,嫘祖发明了种桑养蚕缫丝技术,创造了人类古代文明,被称之为圣母——华夏之母。
由于嫘祖镇是宜昌至保康、沮漳至巴蜀的古要道交叉处,又是桑蚕生产发源地,而且以苟家垭命名的蚕丝俗称“垭丝”,曾作为皇室贡品;因此嫘祖镇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嫘祖生日,人们出于对嫘祖的感恩和崇敬,便在嫘祖庙(亦称蚕神庙)举办庙会,搭台唱戏,摆摊经商,祝愿嫘祖赐福,保佑蚕事顺遂。一时间彩旗飘飘,锣鼓咚咚,香烟袅袅,十分热闹。这也是民间艺人大显身手的地方,唱花鼓戏,演皮影戏,吹呜音,踩高跷,舞鱼灯,扭秧歌,各种绝活看得人眼花缭乱。自然而然,也给少男少女造成了谈情说爱的好机会。“桑叶青青蚕儿肥,哥哥和妹妹赶庙会。”这一天,过去叫赶庙会,现在叫嫘祖文化节。老百姓改不了口,还是叫赶庙会。
走进镇中心嫘祖文化广场,一眼就看见嫘祖半身塑像屹立在最高处。嫘祖面容端庄典雅,眉清目秀,神态宁静中藏着喜悦之情。她头上插着一支桑叶簪子,双手捧着一条雪白的丝带,胸前簇拥着一片片桑叶,那么美丽、那么慈爱,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脑子里立即冒出一句远安民间谚语:“蚕神嫘祖显了灵,垭丝才出名。”广场山坡上栽了很多桑树,还有很多花花草草,镇上人家常来这里散步、童戏、跳广场舞。站在广场上朝小镇对面看去,鹰儿寨的山峰活像一只鹰头,连它的鹰嘴都带着勾子,真是惟妙惟肖。群山间云雾缭绕,天然一幅水墨画。嫘祖在这里守望着自己的家乡,护佑着和谐的家园,为子孙后代祈祷着安康吉祥。
我从广场走到老街,仿佛走进了时光深处。老街门口立着蚕神嫘祖牌坊,还有一尊嫘祖汉白玉全身雕像。她一手摇着纺车,一手扯起丝线,好像正在哼唱着乡愁绵绵的纺车谣。深长的老街是一条生态化石街,石板上可以清楚地看见亿万年前留下来的震旦角化石。街两边老屋窗棂镂花,每家大门口都有一幅红底黑字的对联,古色古香的气息,弥散在街巷中。如果嫘祖这时候,挽着发髻,穿着罗裙,光着脚板,笑盈盈朝我走来,邀我进屋喝一杯黄茶,那该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故事啊!
小镇西边有一条河叫西河,其实它就是黄柏河的上游。西河贯穿全境,两岸悬崖峭壁,形成一道美丽风景线。当我行走在嫘祖镇散落在山地的村子里,那一畈畈粮田,那一坡坡茶园,那一片片桑田,那一户户人家,那金灿灿的油菜花,那红艳艳的山桃花,那绿柳如烟,那春风似剪,那所有的日子都扑面而来,没有喝酒,心竟然醉了。
那天中午我在一户农家吃饭,老人是表演鱼灯的传承人,靠养猪致富,儿子是村委会后备干部。勤劳能干的女主人一会儿就做了一桌子菜,有腊肉火锅,有香椿炒鸡蛋,还有远安名菜“西河鱼”等等。西河鱼确实好吃,虽然有刺,吃时不觉得,嚼起来别有滋味。西河鱼为什么这样香呢?女主人告诉我,西河鱼自身有油,所以煎鱼时不用放油,抹点盐就行。用微火炕,炕得二面发黄、滋滋发香时,鱼就煎好了。一筷子喂到嘴巴里,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她的话说得我笑起来。我想,西河鱼是一朵花香,一朵浪花带来的醇香。
从嫘祖镇回到县城,与远安的文朋诗友相聚甚欢。踏着夜色,沿着河边,他们送我回鸣凤宾馆。沮河桥上灯灿然,再回首,逝者如水,情总难了。我听见嫘祖有话对我说:只要生命不息,情感就不会停止,哪怕是一个道别,或一声叹息,都值得永远珍视。于是我欣然命笔:哪里的情深厚,哪里的爱温柔,嫘祖镇的每一个春秋,多情多意为你守候。我在嫘祖镇寻访乡愁,那是遥远的精神故乡,沧桑如许,而新的生命活力却在血脉中涌动着、吟唱着、传承着,特别是在这个万物生长的春天。
作者简介
甘茂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散文家,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