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戏作花卿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戏作花卿歌》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戏作花卿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写花卿勇猛剽悍,所以平贼有功;但平贼之后,不当留蜀滋乱。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戏作花卿歌[1]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杜甫

创作年代;盛唐

诗词正文

《戏作花卿歌》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用如快鹘风火生,

见贼唯多身始轻。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李侯重有此节度,

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词语解释

【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作。【卢注】公为此歌,本称述花卿,题曰戏作,有讽意焉。《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四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袭东川节度使李负于绵州,自称梁王,改元黄龙,以绵州为黄龙府,置百官。五月,成都尹崔光远率将花惊定攻拔绵州,斩子璋。《高适传》:西川牙将花惊定,恃勇,既诛子璋,大掠东蜀。天子怒光远不能戢军,乃罢之

成都猛将有花卿①,学语小儿知姓名②。用如快鹘风火生③,见贼惟多身始轻。绵州副使著柘黄④,我卿扫除即日平⑤。

(此言勇猛剽悍,所以平贼有功。)。

①《抱朴子》:“猛将难御,而可以折冲拓境。”②《南史》:齐桓康王,随武帝起兵,摧坚陷阵,膂力绝人。所过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③《世说》:曹景宗谓所亲曰:“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麞数肋射之,觉耳后风生,鼻头火出,此乐使人忘死。”④【朱注】子璋,《新书》作节度兵马使,《旧书》、《通鉴》作梓州刺史,此诗又云绵州副使,盖以梓州刺史领副使时,据绵州反,遂称绵州副使耳。《唐书》:绵州巴西郡,属剑南东道,本金山郡。天宝元年更名。《唐六典》:诸军各置节度使一人,五千人以上置副使一人。又:隋文帝著柘黄袍、中带听朝。⑤汉陈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子璋髑髅血模糊①,手提掷还崔大夫②。李侯重有此节度③,人道我卿绝世无④。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东都⑤。

此见平贼之后,不当留蜀滋乱。梓州作乱者,段子璋也。绵州奔窜者,李矣也。成都举兵者,崔光远也。斩段授崔而安李者,花惊定也。一事而三善备,故曰绝世无。此诗两韵分截。前段庚阳通协,本于古韵。)

曹植《髑髅说》:“顾见髑髅,块然独居。”②王洙曰:崔大夫,谓光远。手提掷还,谓归功于主将。③【朱注】李矣初出奔成都,后夏镇东川,故曰“重有此节度”。④晋《白石郎曲》:“郎艳独,绝世无。”⑤上元二年,史思明方据东都。据《崔光远传》,花惊定将士肆其剽掠,妇女有金银钏者,多断腕以取之,蜀人之受毒甚矣。诗云“何不唤取守东都”,此驭将之善术也。盖以东都之命见召,则惊定既不疑惧,而蜀中可免其患。且东方诸镇屯聚,花卿必不敢专行跋扈。朱注谓刺其一将之雄,不能扫除大寇,此语优觉未尽。”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写得壮气勃勃。明人沈明臣诗:“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可与此诗,并树旗鼓。

《唐诗纪事》:有病疟者,子美曰:吾诗可以疗之。“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其人诵之,未愈。曰:更诵吾诗:“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诵之,果愈。

谢皋羽《花卿冢行》云:“湿云模糊秋草空,雨青沙白丹陵东。莓苔阴阴草茸茸,云是花卿古来冢。花卿旧事人所知,花卿古冢知者谁?精灵未归白日西,庙鸦啄肉枝上啼,绵州柘黄魂正飞。”按:杜诗以柘黄为衣色,谢诗以柘黄为树色,意各有所指。

黄山谷诗话:花卿冢,在丹陵县之东馆镇,至今有英气,血食其乡。

点评鉴赏

《古今诗话》:

杜少陵因见病疟者,谓之曰:“诵呈诗可疗。”病者曰:“何?”杜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其人诵之,疟犹是也。又曰:“更诵吾‘手提髑髅血模糊’。”其人如其言,诵之,果愈。

《苕溪渔隐丛话》:

细考此歌,想花卿当时在蜀中,虽有一时平贼之功,然骄恣不法,人甚苦之。故子美不欲显言之,但云:“人道我卿绝世无,既云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语句含蓄,盖可知矣。

《艺苑雌黄》:

世传杜诗能除疟,此未必然。盖其辞意典雅,读之者脱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

《鹤林玉露》:

杜陵《花卿歌》末云:“人道我卿绝世无,既云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此诗全篇形容其勇锐有余,而忠义不足,……语意涵蓄不迫切,使人咀嚼而自得之,可以亚《国风》矣。

《载酒园诗话》:

(苕溪渔隐所评)余意则殊不然。此歌上言其勇,中叙其功,下则惜其不见用。其时,禄山虽死,庆绪未灭,思明复叛;良将如卿,远弃于蜀,此少陵所致叹也。

读杜心解》:

前韵叙述,后韵赏叹,本皆赞词也。然前叙平乱,自有一种剽悍之气,跃将出来。后言“髑髅”“掷还”,“重有节度”,功已烈矣,而气则傲睨,誉亦假托。结语亦于言外见非重用之器,即赞为贬。使笔如骇鸡之犀。通体粗辣,“髑髅”二句精采。

杜诗镜铨》:

张云:玉理奇情,他人说不出,久在行间方知(“用如快鹘”二句下)。邵子湘云:“子璋”二语,至今读之凛凛有生气,当时愈疟不虚耳。 王西樵云:花卿功罪不相掩,少陵笔亦双管齐下。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视频

倒霉的杜甫

诗圣杜甫的故事

参考资料

  1. 《戏作花卿歌》 诗词古文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