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原名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是學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始於1951年),建設有高原大氣與環境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學院現有大氣科學和應用氣象學兩個本科專業,大氣科學1個一級碩士學位授位點,並開展了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在讀本科生1500左右,全日制研究生360人,非全日制[1]農業推廣碩士360餘人。「大氣科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大氣科學專業教學團隊」是四川省省級教學團隊,「大氣科學」專業獲批2013年「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立項建設;現有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下設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氣候變化風險管理、氣象災害監測與預警四個二級學科,「氣象學」是四川省重點建設學科。
大氣科學本科專業的開辦始於1979年,是國務院首批學士學位授權點,是教育部地理科學教指委大氣科學分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氣象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四川省氣象學會副理事長單位;教育部「2011計劃」單位:中國地質災害防控協同創新中心、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是中國氣象局局校合作氣象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之一、火箭軍大氣科學專業「國防生」培養單位。
教學隊伍
大氣科學學院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且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科研教學隊伍,現有教授24人,博士、副教授[2]51人;其中博導10人、碩導52人,博士66人、在讀博士3人。教師中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IPCC特聘評議專家、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委員、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WCRP中國GEWEX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專家評審組成員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等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專家學者。
目前學院承擔科研項目26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行業專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等國家級項目80餘項,省部級項目50餘項,橫向項目130餘項,科研經費約7000萬元。獲省部級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發表論文10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二十餘部。
教科研平台
建設有高原大氣與環境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建設有省級標準的氣象台天氣分析與預報實驗室;建設有完備的綜合氣象觀測場;建設有完備的大氣模擬實驗室、流體力學實驗室、大氣數值模擬實驗室、應用氣象學實驗室;建設有四川省氣象預報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四川省氣象預報虛擬仿真實驗中心、氣候與環境變化聯合實驗室、環境氣象與健康研究院、四川省氣象科普基地、成都市氣象科普基地等。
教學質量
大氣科學學院一貫重視高品質的教學質量,且以教書育人為根本,管理嚴格、治學嚴謹,非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畢業生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和競爭力意識。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蘭景杯」全國氣象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人口健康共享杯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大學生普通物理知識競賽等各項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近年來,大氣科學學院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連年保持近100%,人才市場需求旺盛。學院的畢業生在全國氣象系統、民航系統和國防系統的氣象部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校友中有院士、傑出青年、氣象局領導等。大氣科學學院已經為我國氣象、國防、民航和環保等科研、教學和業務部門輸送了一大批高層次的氣象學術技術帶頭人、管理幹部和業務骨幹。
視頻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到底有什麼區別?該如何選擇?,搜狐,2021-05-04
- ↑ 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這三者都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知道! ,搜狐,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