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和阿細(蔣昌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和阿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和阿細》中國當代作家蔣昌州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和阿細

我是阿細在寨子裡最要好的朋友。我們一起玩耍,一起砍柴,一起洗澡……總之無話不談,親如兄弟,黏在一起都還嫌不夠。

寨子裡的那些人都說阿細有點腦力智障。可是我真不覺得。所以我討厭他們,甚至覺得他們也聰明不倒哪兒去。

阿細還有一個親弟弟,大我整整20歲。可是他嫌棄阿細有點笨,很少理會阿細,跟我也很少過招。這就使得我愈加鬱悶,弟弟都不理自己了,為什麼阿細還是那麼的袒護弟弟,就連我勸都勸不聽。

這一天,寨子裡響起了鞭炮聲,遠處近處的人們陸續趕來,抬米酒抬穀物步行的排成隊,走在那條野草裹着泥漿的山路,浩浩蕩蕩的進寨了。

其實我早就知道是阿細的弟弟娶老婆了。我估計阿細是不明白的,所以他在雞還沒叫的時候就起來,吆喝着我又上山割草去了。我知道他的弟弟不怎麼理他,所以懶得提醒他吃那個酒,倒不如我們去山上割草,還能挖到紅薯烤吃,滿臉的灰垢,那才快樂

我和阿細割草是從來不講究速度和質量的,我們是聞雞啼而起,觀日落而歸的勞作,至於割了多少草,那不是我們的目的。中午時分,我割了半籮筐的草,阿細得了三把老得快要枯死的草。我們才不去看籮筐滿了沒有。我們丟下籮筐,拿起鐮刀像被抓捕小組追趕的樣子狂奔到紅薯地里……

這塊地的主人家是倒霉的,因為我和阿細經常光顧這裡,前幾次來的時候,屁股坐在地里的凹坑印跡還清晰可辨。阿細比我能吃,但是動作又慢,每次都是來跟我搶紅薯吃,我說我挖紅薯能養活你。我們兩個的笑聲沿着這緩慢的山勢蔓延開去,不知道在什麼遠方有沒有迴蕩。

吃紅薯,我和阿細就吃到了傍晚。趁天黑之前,我們抬起半籮筐的枯草,終於載貨而歸。平日裡,除了下雨,我們就是這樣過着日子,我們沒有任何其他想法,也沒有必要有任何想法。因為寨子裡沒有人當我們的話算一句話。除了阿細擔心自己的弟弟吃飯了沒有。我告訴他,你弟弟那麼狡猾,你還關心他幹嘛,你自己都自身難保。阿細好像也懂一些,可是馬上又說是自己的弟弟。

我們得意洋洋的擔着抖落掉一半、剩餘不多草根的籮筐走過寨子中間。王大爺今年70有餘,沒有壞心眼,但是對於阿細我們來說,他就是大嘴巴。他坐在自家門口,啪嗒啪嗒的吸着旱煙,嘴巴不會忘記照例刷我和阿細:你們兩個兔崽子,割了一天的草就得那麼幾根,塞都塞不住牛屁眼,哈哈。原先阿細還能回罵幾句,後來習慣了,加上歸途遙遠疲憊不堪,就裝着不聽見的樣子逃之夭夭。

阿細的母親是最了解阿細的,所以從來不會責怪阿細。並小心翼翼的安撫阿細,扶着他進入了弟弟婚宴的殘席,新娘給阿細端來了一杯滿滿的米酒。阿細有這麼耐心的母親,這是我最羨慕的地方。我的母親就不一樣,對我是苛刻多了,難免還會拳打腳踢。我母親總是反對我跟阿細一起,因為他們覺得呀,一個年輕小伙子,該去找媳婦,該出去打工掙錢,該……怎麼就一天跟着一個傻子逗留,時間長了會被感染的,自己也會變成傻子的。可每每這時,我都聽不進去,拐過彎我又跑去找阿細,甚至跟他一起睡在他那稻草當墊背的床上,任意跳蚤在頭髮里、衣角上爬行。

阿細和往常一樣,24小時都保持裂開他的嘴唇,漏出黃得如發霉一樣的兩排牙齒笑呵呵的來找我。但是我終究還是看出阿細的不一樣來。你看,他比平時有精神,笑容里嘴角就漏出了餓狼般的口水,破爛的衣服此時更顯露肉,雙手緊緊的捂住褲襠下面,非要我跟他一起去寨子對門的溪邊洗澡。

每天割草回來,我們都要去對面溪邊水塘洗澡。阿細快速的將褲子脫光,光屁股坐在塘邊的一塊岩石上發呆,還時不時顫抖。我遞過去半截煙鍋巴,阿細還是不改聲色的敷衍的吸着。阿細我們的煙,都是我在每個禮拜天進城去撿來的。原先阿細也是去撿,可是有一回,他沿着城市的馬路走,迷路了,還得家人去找了一個星期,才在我們那小縣城的另外一邊找到他,差一點餓死。從此之後,他再也不敢進城了,我們抽煙的艱巨任務自然就落在了我身上了。

看着阿細心思不在抽煙而又大口吸允着煙嘴的樣子,我看得出阿細開始有心事了。由於已經伸手不見五指,就連阿細吐出的眼圈都不知道飛往哪邊,所以我根本看不清阿細什麼表情,只見到煙頭燒紅又燒紅。我靈機一動,點上火機取亮。阿細居然沒有發現有光線,或者他根本不在乎,一隻手放在兩腿中間,緊緊捏住那東西,像是幾百年不見的老友,握手特別特別的用力。

我關了火機,頭腦中立即呈現出阿細弟弟的新娘身穿大紅外衣,紅得發亮的雙唇,搖着一襲長發的身影。

黑暗中,我和阿細看不見對方,但是聽到對方大聲的呼吸。從來沒有這樣過,這是第一次。

日子就是這樣過着,過着。我終究不能陪着阿細割一輩子的草,阿細也在弟弟的擺布中孤苦的生活着,整個寨上都是當阿細存在與否都無關緊要的晃悠着。

有一天,寨子裡又響起了鞭炮聲。親戚朋友寥寥無幾。就連喇叭聲都沒有。而在阿細簡易的靈前,擺放着一個大大的花圈。這是我們寨子有史以來,逝者得到的第一個花圈。

我燒着香和紙,並為阿細點上一支煙。眼圈慢慢升騰……[1]

作者簡介

蔣昌州,男,1984年10月生,貴州省凱里市人。系凱里市作協副秘書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