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鏤空蟠虺紋柄銅匕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戰國鏤空蟠虺紋柄銅匕首是戰國時期的匕首。[1]
基本內容
戰國鏤空蟠虺紋柄銅匕
全長26.5厘米,刃寬2.8厘米,刃中脊厚0.5厘米。
短劍形,匕身平直,刃部銳利。匕首格部飾獸面紋,匕柄為扁方體,全部鑄成鏤空的蟠虺紋,花紋極其精細繁複,整齊勻稱又不失靈動。匕柄的首部以鳥頭造型做成柄首所需的寬體形,十分巧妙。
匕首又稱短劍,是一種近身攻殺兵器,先秦時期十分流行。著名歷史故事中的專諸刺王僚用的魚腸劍、荊柯圖窮匕見刺秦王的匕首都是這種殺人利器。但匕首在出土文物中發現較少,像這件極富藝術價值的鏤空蟠虺紋柄銅匕首則更是稀世之寶,尤為難得。
這件匕首於1976年出土於長島縣大竹島的一座戰國墓中。
匕首是一種比劍更短小的刺砍兩用兵器。其外形與劍相似。由於它短小易藏,多是作為近身格鬥,貼身防衛或暗殺的適宜兵器。中國武術器械,短劍或狹長的短刀。其首形狀類匕(古人取食的器具),因而得名。
據傳堯、舜時已有匕首。匕首短小鋒利,攜帶方便,是近距離搏鬥的有效武器。其用法主要有擊、刺、挑、剪、帶等。演練時有單匕首和雙匕首兩種形式。匕為古代膳食器,即勺。因其類短劍形態上像匕,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