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镂空蟠虺纹柄铜匕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战国镂空蟠虺纹柄铜匕首是战国时期的匕首。[1]
基本内容
战国镂空蟠虺纹柄铜匕
全长26.5厘米,刃宽2.8厘米,刃中脊厚0.5厘米。
短剑形,匕身平直,刃部锐利。匕首格部饰兽面纹,匕柄为扁方体,全部铸成镂空的蟠虺纹,花纹极其精细繁复,整齐匀称又不失灵动。匕柄的首部以鸟头造型做成柄首所需的宽体形,十分巧妙。
匕首又称短剑,是一种近身攻杀兵器,先秦时期十分流行。著名历史故事中的专诸刺王僚用的鱼肠剑、荆柯图穷匕见刺秦王的匕首都是这种杀人利器。但匕首在出土文物中发现较少,像这件极富艺术价值的镂空蟠虺纹柄铜匕首则更是稀世之宝,尤为难得。
这件匕首于1976年出土于长岛县大竹岛的一座战国墓中。
匕首是一种比剑更短小的刺砍两用兵器。其外形与剑相似。由于它短小易藏,多是作为近身格斗,贴身防卫或暗杀的适宜兵器。中国武术器械,短剑或狭长的短刀。其首形状类匕(古人取食的器具),因而得名。
据传尧、舜时已有匕首。匕首短小锋利,携带方便,是近距离搏斗的有效武器。其用法主要有击、刺、挑、剪、带等。演练时有单匕首和双匕首两种形式。匕为古代膳食器,即勺。因其类短剑形态上像匕,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