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面看相(林友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打面看相》是当代作家林友侨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打面看相
十六七岁没书读了,有一段时间我跟着尾叔走村串巷,去帮人打面,初尝了谋生的艰辛,也领略到许多人情世故。关于婚姻嫁娶的话题,头一 回与年少的我不期而遇。
那时家乡人逢年过节,或结婚、社戏,必定要打几斤面。而手工打面繁琐又辛苦,先要用清水将面粉和成面团,再将面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皮,然后撒上面粉,折叠好,再一刀一刀切成面条。切好的面条是不是大小、宽厚均匀,柔韧度是否恰到好处,很考家庭主妇的水平。所以家里要吃上一顿香喷喷的炒面、甜滋滋的汤面,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尾叔是我父亲最小的弟弟,是农村少有的能人,他总是在别人一不留神的时候就整出点新花样来。这不,他看准村人的需求,不知从什么地方 弄回一台压面机。这是全村第一台压面机,也许还是唯一的一台,此后我再未见过这种机械。这台手摇压面机很笨重,由上下两个部件组成, 和好的面倒在机顶的斜板上,经过两个光滑的大钢轮,就被挤压成了长长的面皮,再输送到下一个带齿轮的机器,过滤成面条。这个过程需要 有人不间断的用力摇动把手,所以面和得好不好至关重要。水下少,面和硬了,面料过机重,面皮容易断裂破碎,手摇机器特别费劲,往往摇 不多久就累得精疲力尽。水下多了,面和软了,压出来的面皮软塌塌的,打出来的面容易粘在一起,客户见了脸色不好看,只好倒贴些面粉再 和,再压。
尾叔打面,会随车带着上好的面粉。一般情况,村人出钱买尾叔的面粉,我们负责免费打成面,尾叔赚的是面粉的差价。也有人自带面粉来 的,尾叔就收一点工钱,没有现金可以用面粉顶替。打面时我们分工合作,由他负责收面、称面、和面,我手摇机器打面,然后将打好的面条 摊好交给客户。有时面和得太硬,我摇机器有些吃力,尾叔就过来帮忙。手摇机器不但要有把子力气,还要懂得运用内力,没干过的人一味用 蛮力,干一会就气喘吁吁,手臂酸痛,干不动了。
那年秋天,家乡遇到好年情,村村酬神演大戏,尾叔的生意忙碌起来。我和尾叔,踩准四乡八邻演戏的日子,一个村一个村地跑,最远跑到了十余里外的沙陂村去打面。沙陂村是尾叔的母亲、我奶奶的家乡,也是尾叔妻子的家乡,尾叔到这个村去揾食,既是人家的外甥,也是人家的女婿,所以和面特别的用心、卖力气,经我手压出来的面也就出奇的好,来找我们打面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需要排队等候好一阵。来打面的,多是家庭妇女,跟在她们身后的,是嘴馋喜欢看热闹的孩子。也有那梳着辫子的姑娘,站在外围徘徊,时不时地往人堆里瞧。天气还未转凉,我穿着一件短袖紧身的T恤,一副赤膊上阵模样,打完一家的面,又接着打下一家的,头上的汗水都顾不上抹,也就无心留意周围的情形。
到了晚上,闲下来了,尾叔带我去村前广场看戏。戏已开演,广场上人山人海,台上台下像煮着两锅饺子,都在尽情地沸腾。我们去得晚,就 站在后头远远地看,看武生在台上翻跟斗、舞刀弄枪。这时,有三四个与我年纪相仿的村姑,挤到了我们面前,还不时回过头来打量。人越来 越多,我和尾叔嫌拥挤,站一会就换一个地方看戏,那几个女孩也跟了过来,总在我们跟前转来转去。她们穿着好看的花衣裳,像几只快乐翩 飞的花蝴蝶。
第一场火爆的武戏演完了,戏台上转演文戏,场面安静下来。尾叔说,累了一天,回去睡觉吧。我们离开那几个一直在嘻哈说笑的女孩,走出 广场,往村外的一个木棚走去。木棚是我舅公的木工房,我们晚上就借住那。此时月上中天,月色清朗,穿过洁白清冷的巷道,听着戏台上的 唱腔越来越远,我的心中有些不舍。尾叔忽然问了我一句:“你知道刚才那几个女孩为啥老跟着我们吗?”我一脸茫然,摇头说不知道。尾叔 说,她们中那个留着辫子的姑娘,白天跟家人来打面,就相中你了,晚上是带几个姐妹来做参谋、找机缘呢。我大吃一惊,竟然有这样的事, 我自个怎么没感觉到?
尾叔接着说,我观察了这个姑娘的“五形”,不是那种很有福气的女人,所以就没帮你挑破、牵线。尾叔在乡间号称“军师”,跟高人学过看 相,自己也买相书研究。相书认为,女人要“丰颔重颐”,才能“旺夫兴家”。也就是说,下巴丰满的女人,才是“旺夫”好相貌。而当晚的 几个女孩子,下巴尖削,瘦巴巴的,怎么看都不像是有福气的人。就这样,我的“婚星”像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刚浮出水面,就被尾叔掐掉 了。尾叔也许忘了一点,那时乡村人家都很穷,女孩子多半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油水,哪来丰润的脸颊?
第二天我和尾叔赶去相邻的另一个村打面,白天的生意也是异常的红火。当晚亲戚家请吃饭,坐的是八仙桌,四个面坐八个人,上座坐长辈, 年轻人坐下座。与我正对面坐着的是一个城里来的姑娘,她身材修长,地阁方圆,唇红肤白,衣着华丽,美艳逼人,在乡村难得一见。我与 她,也就隔着一米来宽的桌面,几乎气息相闻。偏偏她气定神闲,时不时还抬头望我一眼,窘得我低下头去,恨不得早点离席,颇丰盛的一顿 饭硬是没吃好。
饭后尾叔笑话我:“是不是被电到啦,没吃好?人家是城里人,长相是好,可不敢幻想哟。”是呀,那年月,城里人和乡下人,隔着楚河汉 界,想也没用。
其实,我本来就没作何幻想。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虽然正值青春年少,可生在相对封闭乡村的我,感情上难免迟钝和懦弱,所以对戏台下那几个村姑我是完全无感,辜负了人家一番美意。这个城里姑娘,实在是坐得太近,抬头低头皆见,夹菜不小心都能碰到对方的筷子,再无感就不正常了。但也只是窘迫而已。
从打面到看相、说相,尾叔道破天机,给我上了民间神秘一课。但打面也好,看相也好,水才是面相的调和剂,水少了面干,水多了面软,水 刚刚好,才会有个好面相。早归仙山的尾叔始料不及的是,现如今,美女子流行起了尖下巴,“丰颔重颐”怕是要被美容抽脂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