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轮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扶轮社是依循国际扶轮的规章所成立的地区性社会团体,以增进职业交流及提供社会服务为宗旨;其特色是每个扶轮社的成员需来自不同的职业,原则上在固定的时间及地点每周召开一次例行聚会(但每个月至少开两次例会即可)。每个扶轮社都是独立运作的社团,但皆需向国际扶轮申请通过后才可成立,通常会以所在地的城市或地区名称作为社名。
发展历史
全球第一个扶轮社是由保罗·哈里斯 在1905年2月23日创立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最初此扶轮社的定期聚会是每周轮流在各社员的工作场所举办,因此便以“轮流”(英文:Rotary)作为社名。[1]
运作方式
一个扶轮社的成员需来自不同职业,而从事同一领域工作的社员也不能超一定的比例;所有成员均有出席例行会议的义务,如果年度内的出席率低于百分之五十,将有可能被取消成员的资格。[2]
扶轮社开放各行业及拥有各项专业的人士加入,但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会被限制不得加入;通常并没有年纪及经济能力的限制,只要通过现有社员们的同意即可加入。不过实际上参加扶轮社的社友仍是以中年和富裕的人为主,这往往是因为年纪较长且经济状况较佳的人才有较多的时间及心力参予扶轮社活动。
社长及干部皆由社员从彼此之间选出,任期固定为一年;各扶轮社的主要干部必须包括:社长、理事、社长当选人(下一年度的社长)、副社长、秘书、纠察和财务。此外,社长还需任命四位服务主委,包括:社务服务,职业服务,社区服务和国际服务。
大部分扶轮社每周固定举行一次例行会议,每次例会时间约一至二小时不等,在台湾通常以一小时半为多。例会由社长主持,通常会配合用餐时间举行,大多上班日中午举行,少数也有上午或晚上的例会,也因此参加成员通常为从事工作时间较有弹性的行业或职务;每次例会常会邀请不同的人士针对各项主题的演讲。例行会议的时间和地点是固定且公开的,任何一个扶轮社的社友均可以自由参加其他扶轮社的例会,非扶轮社社员者也可在扶轮社员的邀请下参加例会。
目前除了传统的会议方式,也有部分新成立的扶轮社开始采用“线上例会”。
命名习惯
扶轮社通常会以所在地的城市或地名作为社名,例如“台北扶轮社”;但在人口较多的城市,往往会成立有一个以上的扶轮社,因此新成立的扶轮社就会以方位,或是更细分的地区作为名称,例如“台北西区扶轮社”或是“士林扶轮社”。
但也会有部分扶轮社的社名不采用地名。
现况
2016年7月1日时,在全球168国家或地区中共有35,399个扶轮社,1,209,491位社员[3][4]。
台湾
在2015年4月时,全台湾共有692个扶轮社,35,036位社员[5];在2018年11月时,全台湾增加到共814个扶轮社[6]。
香港
目前香港共有50个扶轮社。[7]
澳门
目前澳门有6个扶轮社。[7]
中国大陆
至2016年时全中国已有16个扶轮社。[8]
- ↑ 国际扶轮的历史. 国际扶轮. [2008年10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23日) (英语).
- ↑ 2007程序手册(给扶轮领导人的参考手册) (PDF). 国际扶轮. 2007 [2008年10月2日] (英语).
- ↑ 扶轮统计资料. 扶轮. 2010, (8): 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繁体)).
- ↑ 理事会决议 2016年9月扶轮世界杂志新闻网
- ↑ 台湾扶轮现况. 财团法人中华扶轮教育基金会. [2015年6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14日) (中文(繁体)).
- ↑ 扶轮地图. 国际扶轮台湾总会. [2018-11-26].
- ↑ 7.0 7.1 3450地区简介. 国际扶轮3450地区. 2011年7月27日 [2008年10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7日) (中文(繁体)).
- ↑ 李博信. 飞跃中的中国扶轮. 2017-01-15 [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