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主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折中主义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折中主义是一种介于功利主义与罗尔斯主义之间的观点。折中主义既不像功利主义那样认为富人的一个效用和穷人的一个效用是完全相等的,两者之间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又不像罗尔斯主义那样极端地认为只要穷人的效用没有增加,富人的效用增加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两者之间完全没有替代性。
历史
折中主义的建筑思潮稍晚于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它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对欧美建筑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19世纪中叶,折中主义建筑的典型出现在法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折中主义的中心转移到了美国。1893年,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400周年,芝加哥举办了一次国际博览会。此时恰逢折中主义建筑盛行,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变成了折中主义建筑的大汇展。当时的芝加哥已经出现了现代建筑思潮,但这次国际博览会却无视新思潮的萌芽,初露端倪的大规模商业建筑形式遭到了冷遇。
20世纪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于建筑的形式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折中主义建筑作为历史主义的最后一股思潮,由于其不适合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建造,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逐渐走向衰落,让位于随之而来的新建筑运动。
产生原因
折中主义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19世纪上半叶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古典主义的外衣已经失去了精神上的象征意义。
其二,欧洲的商品化生产此时已经要延到建筑领域,建筑和其他商品一样,需要丰富多彩的样式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其三,考古发掘、摄影和出版业的发达,为建筑师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历史素材;建筑的新材料、新类型和新技术的出现,使建筑师开始了对建筑形式的新探索。
其四,这个时期,新的审美形式和审美习惯还没有形成。在建筑领域,人们很自然地将眼光投向历史,寻找各种建筑语言和表达方式。上述种种原因,为折中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代表作
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折中主义建筑代表作品是伽尼耶(Charles Garnler)设计的巴黎歌剧院。路易十四统治下的帝国中心巴黎,这个时期正处于国力上升的阶段。巴黎歌剧院的建造,一方面是为了和风靡欧洲的意大利宫廷歌剧进行竞争和抗衡,另一方面是为了建造一座从规模和豪华程度上均能体现国家的尊严和体面,并代表着世界文化中心地位的标志性建筑。整个歌剧院的建筑气势恢宏、装饰繁复,既有晚期巴洛克风格的结构装饰,也有洛可可风格的精美雕塑。实与虚的韵律节奏、富于变化而又统一的材质和形式,使得这座建筑获得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歌剧院设有2200个座位,考虑了不同社会阶层的观众而设计了不同的入口,为各种人群提供了便利的实用功能。巴黎歌剧院不仅是一座纪念性建筑,同时也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和技术上是最成功的典范。
法国另一个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是巴黎的圣心大教堂,建筑师阿巴蒂(Paul Abadie)将拜占庭的建筑风格作为基础,同时包含有罗马风等其他形式的建筑语汇,使建筑形体既统一,又富有层次感。
坐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城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堂是意大利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这座建筑是力了纪念1870年统一意大利的国王维克多·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1820-1878年)而建造的,设计者是建筑师萨克尼(Count Giuseppe Sacconi,1852-1911年)。纪念堂总长135米,宽130米,高70米,采用了古希腊晚期的祭坛形制,通身采用白色大理石覆盖,庄重肃穆。建筑的立面分为两层,底层是大台阶,上面建有国家祭坛和无名烈士墓:正中的高台上是伊曼纽尔二世的骑马雕像;建筑的上层是一段弧形柱廊,共有16根巨大的吉罗马科林斯式柱;柱廊两端有三角形山花,山花上的屋顶有四马战车的雕像。纪念堂无论是入口、台基,还是栏板、檐口、檐板,甚至是女儿墙和三角形山花,全部装饰有精美的浮雕。纪念堂内部是博物馆,还可登上屋顶,鸟瞰成尼斯广场以及罗马广场的遗迹。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从何而来?每个汉字,都是仓颉造出来的吗?,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仓颉,为何叫“仓颉”?甲骨文揭开了颠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