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拓跋礼,字号不详,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平文帝拓跋郁律玄孙,平阳王拓跋乐真之子。
基本信息
姓名 拓跋礼
|
字号 不详
|
民族 鲜卑
|
官职 长安镇都大将
|
爵位 高凉王
|
谥号 懿
|
出生地 代郡平城
|
所处时代 北魏
|
主要成就 攻打胡夏 镇守长安
|
人物生平
拓跋礼,北魏平文帝拓跋郁律玄孙,平阳王拓跋乐真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3]
拓跋礼在父亲拓跋乐真薨逝后,袭封高凉郡(今山西省稷山县)王。始光四年(427年)二月,太武帝拓跋焘西征夏主赫连昌后退还平城。听说胡夏平原王赫连定率兵往攻长安,拓跋焘下令大造攻城器具,再次密谋攻打夏国。三月丙子(427年4月14日),太武帝派遣高凉王拓跋礼镇守长安。
神䴥元年(428年)二月,临淮公丘堆及宜城王奚斤合军与赫连昌亘相抵敌攻击。当时军中缺粮,丘堆与义兵将军封礼到民间催征租税,士兵掠夺,遭到赫连昌袭击,大败。丘堆带着几百名骑兵回城。奚斤追击赫连定,留下丘堆守卫辎重。奚斤为赫连定所擒,丘堆闻而弃甲逃亡长安,带着高凉王拓跋礼逃入蒲坂。 拓
跋礼逝世后,谥号懿王。
族姓溯源
-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鲜卑族拓跋(亦称托跋)部拓 拓跋姓跋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拓跋氏寻宗溯源,黄帝有四妃,有二十五子,其中十二个儿子继承父姓姬姓,另外十三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西陵氏所生长子 昌意,降居若水,生子三人:长子名乾荒,乾荒生颛顼(高阳氏,五帝之一);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后裔为李氏;三子名悃,迁居北土。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北土之人则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土德后代,即后来北朝的鲜卑族拓拔氏部族。据史籍《 魏书·序纪》记载,鲜卑拓跋部的历史序幕是从西汉后期的拓跋毛开始的,他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 联盟中的各个氏族部落。拓跋毛之后,五传到了拓跋推寅时候,正值东汉初年,拓跋氏开始从原居地向南方迁徙,“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七传到了拓跋邻,以所在地荒遐,又谋南迁,但因年老,遂传位于子拓跋诘汾,率部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神兽之说,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话传说。拓跋诘汾逝世后,其子拓跋力微即位。在史籍《魏书·序纪》的记载中,拓跋力微被称为鲜卑拓拔氏的真正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岁。在鲜卑拓跋部的发展历史上,拓跋·力微是有巨大贡献的,因此他被称为拓跋氏的始祖。
- 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张旗鼓地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率王族改为汉字单姓“元”氏,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氏。到了西魏政权的末代帝王恭皇帝元廓于北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54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之后,去年号,称元年,将元氏复改回拓跋氏。
- 进入隋朝,隋文帝重新统一了中国大地后,在强大且日趋规范化的汉文化历史潮流推动下,鲜卑族拓拔氏嫡系主流最终仍然改定为汉姓元氏,而庶支拓拔氏则汉化姓氏繁多,诸如长孙氏、李氏、王氏、郑氏、金氏、赵氏等等,不一而足,皆世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