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支谦 |
---|
|
支谦(约三世纪),字恭明,一名越,从支娄迦谶之弟子支亮受业的优婆塞(佛教居士),三国时佛教著名译经人。
介绍
支谦为大月氏人的后裔,其祖先于汉灵帝时归化中国。汉献帝末年,京畿兵乱,他随族人逃避兵火来到江南,从事译经。传说他受孙权信任,拜为博士,辅导东宫。后太子孙亮登位(252年),隐居穹隘山,六十岁去世。
支谦在东吴二十多年,将《维摩经》、《大般泥洹经》、《瑞应本起》等几十部佛经由梵文译成了汉语。从吴黄武元年(222年)到建兴中约三十年间搜集了各种原本和译本,未译的补译,已译的订正。特别对支谶的重要译本如《道行般若经》、《首楞严三昧经》等,加以重译[1],并协助印度僧人维祇难和竺将炎译出《法句经》。
支谦从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因此精通汉文,又从同族学者支亮出习得大乘佛教理论,且同梵典。他对那个时代义理隐晦,文风过分朴素尚质的佛经译本很不满,因此翻译佛经时主张“尚文”和“尚质”要调和。支敏度评价他的翻译︰“属辞析理,文而不越,约而义显,真可谓深入者也。”僧肇认为他的翻译“文胜于质”,而有所批评。不过,鸠摩罗什所翻译的《维摩经》,大篇幅沿用了传世的支谦译本。
参考文献
- ↑ 竺家宁. 三国时代支谦词汇的时空特色 (PDF). 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 2011 [2018-01-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