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浅吟低唱(马芊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故宫的浅吟低唱》是中国当代作家马芊芊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宫的浅吟低唱
京城住得久了,让人无端地生出许多“豪气”来。这种豪气不是有多少钱,而是看惯了雄伟宏大的建筑,油然而生的气质。
故宫就给我这种感觉:庄严,恢宏,神秘。
记不清去过多少次故宫了。多半是无言地游走在故宫周边,绕着周长三公里的护城河,看残阳如血吞远山,观古树参天掩红墙,仰望景山最高点的万春亭在风中凌乱(登上万春亭就可以俯瞰故宫全貌)。
尤其金秋正盛时节,行走路过金鳌玉栋桥边,看对面一片火红的黄芦林中隐隐地立了几株衰柳,秋阳在河水里泛着粼粼波光,这就让人有一种恍惚: 如果这时候在红尘中邂逅、倾心了一个人,定然是惊艳了一世的时光。
马路北望是巍峨的景山,苍茫中的翠绿若有若无,高处万春亭子上带了一抹青影,上面人影绰绰。在白云或碧空之下,可以临摹一幅画了。
故宫的秋最美。别的不说,单单是故宫里的古树就自带几阕诗词。
延禧宫两株金灿灿的银杏便是一景。
一株在侧殿的东窗下,一株在院子西侧天井内,从朱红色的宫墙里探出,阳光下泛着道道金光。
真是“蓦看银杏树参天,阅尽沧桑不计年。汉柏秦松皆后辈,根蟠古佛未生前。”惹无数游人驻足流连的它们,也无数次让我叹息失神。行走在这片金黄里,尽管秋风有飒飒寒意,心却变得温暖起来。
御花园的古松和古柏,都有着四百年以上的历史。每一株古树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身份号码牌”。
它们株株古朴沧桑,却又苍劲翠绿,在土黄色的琉璃瓦映衬下,有种古老生命的神秘和蓬勃。站在古树下,抚摸它们沟壑纵横、苍老残缺的主干,想象着古代帝王们从树下走过的每一段路,陡生穿越之感。
故宫晴朗的秋晨,阳光万丈。太阳从各个角度倾泻下来,投射到故宫的每一寸角落,红色的宫殿配上湛蓝色长天,给肃穆的故宫增添几分壮丽和情趣。
乾清宫大殿的“正大光明”匾,也格外明亮,炫目。明清的帝王们,曾坐在龙椅上早朝,受群臣跪拜,是何等的威仪!焉知身后的春秋代谢、荣辱若干?
上天视万物为刍狗,不为贤人留,也不为愚人走。我抚我心,不过于这滔滔红尘走一遍,赏一遍,叹一遍罢了,又能留下什么痕迹呢?一抔黄土终此身!
与秋晨相比,不知为何,我更恋故宫的夕阳。尤其,它那紫金色的光线无声地穿过宫殿,穿过古树,投射到神武门后护城河的水中,我感到了它的萧瑟,它的落寞和无奈,仿佛白发苍苍老人在诉说着几百年故宫的悠悠往事。
重重宫门封存了多少云烟,却锁不住悠悠人心。试想当年多少痴情的妃子,在这萧索的深秋夜里,徒然一次次拨亮灯花,枉然剪下院子里的花枝,空守着寂寞永夜,数着更漏等待天明。
夕阳将下,黄昏未至,无数寒鸦便从远处飞来,三三两两到最后黑压压一片,围绕御花园的古树带着啼鸣盘旋。那声音,让人顿生寒凉之意。它们应该叫宫鸦吧,专门生在深宫之内,大抵是看多了历朝历代盛衰之事,由衷而发的感慨,亦或许在挽留故宫的深秋吧!
这种情景让人不忍再看第二次,故而每到下午三点半钟左右,故宫便开始清场,不知是怕惊扰到那些寒鸦还是游人呢?
朱阁壁瓦前,飞翘檐壁下,厚厚的光阴洒在东、西六宫平仄的青砖巷道,流逝的是岁月,拾起的是传说。
至于故宫的冬,别有一番意境,尤其再下一场雪。
故宫的雪浪漫,诗意,还带有几分灵动。
那纷纷扬扬的雪肆意地下着,落在古树虯枝上,褐色的树干上便镶嵌了一些白,仿若冬天的梅。
朱红色的宫墙配上这样诗意的树,怎不让人吟上一阕词呢?
“琼台玉管照青红,梦断思陵桧栢风。三十二门金锁合,年年春到扫梧桐”。
如果大雪簌簌,少倾,故宫便笼罩在一片银色的世界里。这时,无论在故宫哪里,都可择一隅,静听碎玉。
雪落无声,雪中银白色的故宫依旧端然如佛,不喜不悲,不怒不嗔,寂静肃穆,了然无尘。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有幸的是昨天又一场雪落了京城,故宫的雪又一次刷爆了朋友圈。我虽未亲临,但那种看图片的满足感填补了不少遗憾。
脑海里忽又想起2012年大雪时,好友的诗句“昨夜飞雪沓,今晨春梦白。”我续了两句: 新叶催陈叶,旧梦不再来~
我想等我老了,便也做一个故宫志愿者,秋来冬去,守在故宫,听它的故事,看世间沧桑变幻。
都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是因为故宫,爱上了北京。[1]
作者简介
马芊芊,原名马晓红,生在东北,心系江南。北京漂泊二十余载。热爱生活,喜欢文字。余生向暖,文字作陪。座右铭:无欲则刚,无欲无求,生活便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