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文質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人或事物的表現與實質。「質」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實質內容、意義,「文」則指表現出的形式、樣態。儒家常用「文質」來指稱「禮」的表現與實質。外在的「文」應以「質」為基礎,背離基礎而追求形式會導致虛飾浮華。同時,「文」也是不可缺少的,內在的「質」需要通過「文」來獲得呈現。「質」和「文」應相互匹配。

引例1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雍也》) (孔子說:「實質多於文飾則會言行粗野,文飾多於實質則會虛飾浮華。形式與實質配合適當,然後能成就君子的品格。」)

引例2

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質而後有文,則質乃禮之本也。 (朱熹《論語集注》卷二) (然而大凡事物的規則,必然先有實質而後有表現,那麼實質的意義就是禮的根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