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桑黄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斋桑黄耆 |
中文学名:斋桑黄耆 拉丁学名:Astragalus zaissanensis Sum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黄耆亚族 属:黄耆属 亚 属:胀萼亚属 组:兔尾状组 |
斋桑黄耆(zhāi sāng huáng qí, 学名:Astragalus zaissanensis Sumn.)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分布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2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坡上。 [1]
斋桑黄耆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茎短缩,地下部分有短分枝,高0.5-2厘米,密被白色伏贴毛。
羽状复叶有7-13片小叶,长5-11厘米;叫柄与叶轴近等长;托叶卵圆形,上部渐尖,基部与叶柄贴生,密被白色伏贴毛;小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12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两面密被白色伏贴毛,银白色。
总状花序生5-11花;总花梗与叶等长或稍短,被白色伏贴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近无毛;花萼初期管状,长9-10毫米,果期膨大成卵圆形,长达15毫米,微带淡红色,被黑、白色混生的伏贴毛,萼齿三角状钻形,长为萼筒的1/6-1/5;
花冠黄色,旗瓣长20-22毫米,宽5-9毫米,瓣片倒卵状椭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收狭成不明显的瓣柄,翼瓣长18-20毫米,瓣片长圆形,先端浅2裂,瓣柄较瓣片稍长,龙骨瓣较翼瓣短,瓣柄较瓣片长1.5倍;子房被白色伏贴毛,有长约1-2毫米的柄。[2]
荚果包被在膨大的宿萼内,卵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宽3-4毫米,腹缝线龙骨状凸起,背缝线有沟槽,近三棱形,两端尖,革质,近假2室,密被白色伏贴毛。花期6月,果期7月。 [3]
Astragalus zaissanensis Sumn. in Animadv. Syst. Herb. Univ. Tomsk. n. 2-3, 4. 1934; Boriss. in Kom. Fl. USSR 12: 858. 1946; A. N. Vass. in Pavl. Φπ. Казахст. 5: 327. 1961; S. B. Ho in Bull. Bot. Res. 3 (4): 61. 1983.
斋桑黄耆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200米的山坡上。
斋桑黄耆分布范围
产自于新疆北部(富蕴)。西伯利亚及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4]
参考来源
- ↑ 斋桑黄耆, 植物智, 2020-01-18
- ↑ 斋桑黄耆Astragalus zaissanensis Sumn. _植物通 种中文名:斋桑黄耆种拉丁名:Astragalus zaissanensis Sumn.科中文名:豆科科拉丁名:Leguminosae属中文名:黄耆属属拉丁名:Astragalus国内分布:产新疆北部富蕴。国外分布...
- ↑ 植物百科 斋桑黄耆名片 编辑本段 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茎短缩,地下部分有短分枝,高0.5-2厘米,密被白色伏贴毛。羽状复叶有7-13片小叶,长5-11厘米;叫柄与叶轴近...
- ↑ 《中国植物志》 第42(1)卷 (1993) >> 347页 PDF >> 斋桑黄耆 Astragalus zaissa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