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龍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斬龍草 |
中文名稱:斬龍草 別稱:千里光 大蓬蒿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科:菊科 種:羽葉千里光 性味歸經:味微苦,性寒 毒性:無毒《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分布區域:我國東北以至華南等地 |
斬龍草,中藥名。為菊科千里光屬植物羽葉千里光SenecioargunensisTurcz.的根及全草。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之功效。主治痢疾,咽喉腫痛,目赤,癰腫瘡癤,瘰癧,濕疹,疥癬,毒蛇咬傷,蠍蜂螫傷。
形態特徵
羽葉千里光,別名額河千里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阿貢千里光《中藥大辭典》。
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主根縮短,鬚根多呈細索狀,並有歪斜的地下莖。地上莖直立,單生或叢生,有縱細紋,無毛或於先端有白色細毛,上部多分枝,向外展開。
基生葉成蓮座狀,花後脫落,有柄,卵狀橢圓形,邊緣具圓鈍或尖銳鋸齒,無毛或僅沿中脈處有毛;中部葉無柄,橢圓形,長6-10厘米,寬3-6厘米,羽狀深裂,裂片約6對,條形,全緣或有1-2小裂片或齒,先端尖或鈍,上面近無毛,下面色淺而被疏蛛絲狀毛;上部葉小,橢圓狀披針形至條形,邊緣作不規則的羽裂或不裂。
頭狀花序,多數,排列成復傘房狀;梗細長,有細條形苞葉;總苞片近鍾狀,長約5-6毫米,外面有條形苞片;總苞片1層,約13個,條形,先端尖,邊緣膜質,背面被蛛絲狀毛;舌狀花10餘個,黃色,舌片條形;筒狀花多數;緣花舌狀,1層,雌性,長7-10毫米,先端具不明顯齒裂;盤花管狀,多層,兩性,長約6毫米,先端5裂。
植物種屬
菊科千里光屬植物羽葉千里光。
生長環境
生於草地、山坡、林緣、溪岸、喜陰濕地。
藥用價值
一、
功能:清熱解毒,清肝明目。
主治:痢疾,咽喉腫痛,目赤,癰腫瘡癤,瘰癧,濕疹,疥癬,毒蛇咬傷,蠍蜂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大劑可用至9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熏洗。
藥理作用:抑菌作用。
相關論述:
1、《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蛇、蠍、蜂咬螫傷。」
2、《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主治瘡腫。」
相關配伍:
1、治癰瘡紅腫,淋巴結核,羽葉千里光配薄荷、小毛茛搗敷。(《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2、治瘡癰腫毒,濕疹,皮炎,鮮羽葉干里光搗爛敷患處;或用全草60-90g,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3、治頑固性潰瘍,斬龍草開花前割取全草,煎熬成膏。貼敷。(《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4、治目赤,鮮斬龍草全草搗成泥狀,貼太陽穴。(《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5、治蛇、蠍、蜂咬螫傷,斬龍草莖、根60-90g,水煎服;另以鮮斬龍草嫩枝葉60-120g,搗敷患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採收加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紮成把曬乾。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根莖兩側和下面生多數黃棕色或紅棕色細根,根直徑約1mm,質脆易斷。莖圓柱形,直徑0.3-0.6cm。上部多分枝;表面綠黃色,具明顯縱條紋,密被蛛絲狀毛;質硬而脆,折斷面見髓部大,白色。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橢圓形,羽狀分裂,背面具短毛或蛛絲狀毛。頭狀花序呈傘狀排列,總序梗細長,花黃色或黃棕色。瘦果圓柱形,冠毛污白色,長約5mm。氣微,味微苦。以葉多、色綠、老梗少者為佳。[2]
二、
拼音Zhǎn Lónɡ Cǎo
別名大蓬蒿、額河千里光
來源菊科千里光屬植物羽葉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rucz.,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味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毒蛇咬傷,蠍、蜂蟄傷,瘡癤腫毒,濕疹,皮炎,急性結膜炎,咽炎。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