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人信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旅行人信札》,陳嘉映 著,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成立於1986年,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所屬的我國唯一一家以中國殘疾人事業出版與大眾出版相結合的綜合性出版社,辦社宗旨為「傳播人道主義、弘揚華夏文化[1]」、「出書、出人、出思想」。華夏出版社以專業出版為特色,兼顧大眾出版與教育出版,在經濟、管理、西方哲學[2]、傳播學、社會學、人類學、醫學等專業出版門類形成了主題系列,規模優勢與品牌優勢。
內容簡介
《旅行人信札》是陳嘉映教授的旅行隨筆,是他1981年春遊歷時寫給親友的信。書中不但摹景狀物,開出疏朗境界,又雜有作者於自然、人生的感悟,與草木山水相映成趣。不同於他學術文章的嚴謹,本書筆調清新明快,既描寫了旅行沿途的景致,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又有作者對於日常生活的一些思考和聯想。
作者介紹
陳嘉映,當代著名哲學家,曾任教於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現為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學術成就有:專著《海德格爾哲學概論》、《語言哲學》等,譯著《存在與時間》、《哲學中的語言學》等。
精彩書摘
●一路上,人們常問我,一人出門,不寂寞嗎?從買賣興隆、擁擠喧囂、體臭熏人的感情仿製品商店脫身,落入寂寞與孤獨,自當慶幸;即使身處真情實意之中,人也該有一個機會出離他處熟的環境,中止不斷重複的話語,在寂寞中同自己交流,從沉默的方面把生活再體會一遍。
●在中國思想的少年時代,我們有過莊子。可惜後人每以佛學解之,特特看重消極遁世,少見其天真爛漫,遊戲人生。莊周的出世,不是心力衰竭的逃避,而是心從所適的暢達;無行地也,非絕跡焉。
●有些景點,走過倒也平平,但若擇良辰來攜良朋,或待月,或迎日,或觀雨,或弄晴,必然都好。本欲坐到晚上,但獨自坐得久了傷神,便下山來。未坐車,仍沿湖中堤路走。遊絲橫路,湖風送涼,時而透出一道斜陽,湖面上耀起金紅。堤路無人,就由我躺倒喊上兩聲。獨處久了,誠是有點兒瘋癲了。人的歲月太短,還容不到好生享受它,已把最好的日子打發盡了。
●多美好的夜晚。人們都怎麼啦?幹嗎不出來走走?生命,我們有的是,揮霍一點吧,都攢着生利息嗎?願意所有的人,熟識的和陌生的,都懷着溫柔的充實的諒解的心情到這春夜中來巡遊。
●我總相信,寫字和為人一樣,不可制定出一種標準的風格。有人重錯綜玄深,有人喜巧思奇構,有人取款款交心的方式。至於我自己,則力求遠避爛漫蕪雜,做到質直準確乾淨。
●Heidegger說,人生存在未來中。這種人恐怕太堅強了。那麼,沉湎於往事的心靈,誠是些柔弱的心靈!像68年69年,情竇初開,學着剛強,其實是個孩子。這段惆悵不去,就永遠是個孩子。都講外柔內剛,是見了柔的弱處,不提柔的強韌。性格要剛,卻何必要剛硬的內心?心柔,就又體貼到那無際綿延的愛和煩。人還活着,總還對世界有所留戀,世界卻一無所謂,所以懷抱對世界之愛就總有一種失戀的感受。在那種飽滿的傷感中也不是沒有歡欣,那種隱秘的對生之欣喜,為能愛而欣喜。而那就是生本身了,那一切歡欣與煩惱的泉源。貼近這生的本身,我們就愛又何妨,可笑又何妨,哭又何妨呢!
●記記所見所聞,發發感想,總是容易輕鬆的,雖然記錄也有精彩與否之分,感想也有深刻與否之分。但這些東西總代替不了系統艱苦的思考所生產的果實。托翁的日記極深刻,但俄羅斯天命的全景卻是在戰爭與和平和安娜里展開的。歌德的隨感無比精彩,但只有他的Faust才托得起近代精神的日月星辰。而且,歌德若不是寫Faust的那個人,我們也很難想像他道得出隨感中那樣有分量的見地。現在流傳下來的孔夫子,似乎只有些語錄,但我們別忘了這位夫子是寫定詩經春秋的人,是讀易而三絕韋編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系統浩大的工程,非如此又怎能設想一部論語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石?翻開論語,哪一句不是系統思想的概括,哪一句像是浮泛的感想?反觀那些感想家的隨感,立刻就看出差別了,其中縱有些聰明雋永,也只適合給小報當佐料,和一個時代的基本精神追求毫無干係。——當然,也許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什麼基本的精神追求,那又另當別論。的確,如果一個民族的精英都熱衷於發感想聽感想,那恰好說明這個民族已經失去精神的基地了。
●忽然覺得自己像狼一樣孤獨,希望見到人,哪怕一個陌生人,哪怕一個壞蛋。心底的脆弱忽然通過裂變增生,在全身蔓延開來,瓦解了意志與精力,只想安安靜靜地愛,被愛。一路上常有人把我這樣一個人長途旅行視為異事,一向不以為意,這時卻感到兩個月不停頓的奔波,情緒像山中的天氣一樣變幻不定,似乎已經把力量消耗盡了。無論如何努力,竟不能使自己鎮定如常。拉住自己,不到懸崖上去辨別方向。
●一座大山,就像一個偉大的人格一樣,當然只有離開一段距離才可得觀其全貌,得觀其外部的輪廓。但這個全貌就是廬山的真面目嗎?我們必須曾在此山之中,勘踏過其中的草徑,漱飲過其中的溪流,撫摸過其中的石和樹,我們必須曾活在那裡,才能真正看到,才能從外形看到實質。看,跳出來看,是一種回憶。惟曾在者能看。
●像我們站在青春的邊緣,感覺到時間的離心力正在把人們拋出去,拋出動盪、衝擊、炫目的人生中心,拋向安穩的常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