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旋渦星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旋渦星系是星系的類型之一,但哈伯在1936年最初的描述是星雲的領域,並且列在哈伯序列,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多數的旋渦星系包含恆星的平坦、旋轉盤面,氣體和塵埃,和中央聚集高濃度恆星,稱為核球的核心。這些通常被許多恆星構成的黯淡暈包圍着,其中許多恆星聚集在球狀星團內。

旋渦星系是以它們從核心延伸到星盤的螺旋結構命名。螺旋臂是恆星正在形成的區域,並且因為是年輕、炙熱的OB星居住的區域,所以比周圍明亮

大約三分之二的旋渦星系都有附加的,形狀像是棒子的結構,從中心的核球突出,並且螺旋臂從棒的末端開始延伸。棒旋星系相較於無棒的表兄弟的比率可能在宇宙歷史中改變,80億年前大約只有10%有棒狀構造,25億年前大約是四分之一,直到目前在可觀測宇宙(哈伯體積)已經超過三分之二有棒狀構造。

在1970年代,雖然很難從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很難觀察到棒狀結構,但我們的銀河系已經被證實為棒旋星系 。在銀河中心的恆星形成棒狀結構,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自最近的幾個調查,包括史匹哲太空望遠鏡[1]

包含不規則星系在內,現今宇宙中的星系有大約60%是旋渦星系。 它們大多是在低密度區域被發現,在星系團的中心則很罕見。

結構

棒旋星系 UGC 12158。

旋渦星系包含五種截然不同的元件:

  • 平坦、由恆星(多數是新創造的)和星際介質組成的轉動盤面。
  • 橢圓星系,在中央由年老的恆星組成的核球。
  • 由恆星組成,近似球形的暈,其中許多恆星在球狀星團內。
  • 近似球形的暗物質暈。
  • 相對重要的是,就質量、亮度和大小,從一個星繫到另一個星系都有不同的組成分的變化。

螺旋臂

螺旋臂是恆星從螺旋和棒旋星系從中心向外擴展的區域。這些長且薄的地區類似於螺旋,因此稱這種星係為旋渦星系。當然,不同的旋渦星系類型有獨特的螺旋臂結構。例如,Sc和SBc星系,有非常寬鬆的螺旋臂,而Sa和SBa的星系的螺旋臂則緊緊地包裹着(參考哈伯序列)。無論那種分類,螺旋臂都包含很多年輕的藍色恆星(由於高質量密度和高的恆星形成率),使螺旋臂非常明亮[2]

視頻

旋渦星系 相關視頻

每天小科普:旋渦星系
宇宙奇觀,旋渦星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