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无霜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无霜期是生态学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名词解释

指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在这一期间内,没有霜的出现。农作物的生长期与无霜期有密切关系。无霜期愈长,生长期也愈长。无霜期的长短因地而异,一般纬度、海拔高度愈低,无霜期愈长。

地面出现白霜的春季终日至秋季初日期间的持续日数。各年日数相差很大,通常以其多年平均值表示,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重要指标。无霜期长,作物生长期也长,热量资源丰富;反之,作物生长期短,热量资源贫乏。一般把无霜期作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此期间,作物不受冻害。但当空气干燥或有风时,往往气温降至0℃以下,地面虽不见白霜,作物已受冻,农民称该现象为黑霜。干旱区一般只有黑霜,故农业气象学上常用地面最低温度o℃的春季终日至秋季初日期间的持续日数来表示无霜冻期。中国各地的无霜冻期差异很大。

无霜期与农作物生长期有密切关系,无霜期长,生长期也长。无霜期长短在农业上是个很重要的热量指标。由于每年的气候情况不全相同,出现初霜和终霜的日期也就有早有晚,每年的无霜期也就不一致。通常所说的无霜期,是指从当地的平均终霜日到平均初霜日之间的天数。我国是一个多霜的国家,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经常受到冷空气的侵袭,有霜的范围很广,除海南岛、云南和台湾省南端、四川川江河谷部分地区和南海诸岛外,均有出现。我国各地无霜期长短不同:据统计,南岭以南、台湾、云南南部、四川盆地无霜期均在300天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250—275天,华北地区为175—225天,东北北部、内蒙、新疆北部为100—150天左右。总的分布特点是南部无霜期长,北部无霜期短(青藏高原除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