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

作者;杜甫

創作年代;唐朝

文學體裁;唐詩

詩詞正文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1]

將老憂貧窶,筋力豈能及。征途乃侵星,得使諸病入。

鄙人寡道氣,在困無獨立。俶裝逐徒旅,達曙凌險澀。

寒日出霧遲,清江轉山急。僕夫行不進,駑馬若維縶。

汀洲稍疏散,風景開怏悒。空慰所尚懷,終非曩游集。

衰顏偶一破,勝事難屢挹。茫然阮籍途,更灑楊朱泣。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 詩詞古文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